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

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在金瓜石,是歷史的見證,也讓人反思戰爭與和平。園內有戰俘營遺跡、紀念碑、名字牆與雕像,讓人了解戰俘的遭遇與犧牲。還有楓樹、光雕與導覽牌,讓歷史更生動。園區旁還有黃金博物館等景點,讓金瓜石成為一個歷史與文化豐富的旅遊地。

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位於金瓜石,這個地點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對過去傷痛與和平價值的深刻反思。園區的歷史可追溯至1942年至1945年間,當時日軍在此設立戰俘營,臺語稱為「督鼻仔寮」,原意是「高鼻子的外國人住的營舍」,這個稱呼也反映出當時戰俘來源的多樣性與歷史的特殊性。園區的歷史背景與戰俘的遭遇,使其成為一個具有深遠文化意義的場所,吸引許多遊客前來瞻仰與思考。

園區的入口處,保留著當年戰俘營的門柱與圍牆遺跡,這些遺跡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過去的歷史。門柱的設計與結構,雖然已經經過時間的侵蝕,但仍能感受到當時的建築風格與功能。圍牆的殘存部分,則是戰俘營的物理界限,象徵著戰俘被拘禁的環境與限制。這些遺跡不僅是歷史的證據,也讓遊客對戰俘營的環境與生活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園區的中央,矗立著一座重塑的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戰俘營紀念協會於1997年建立的,用以紀念那些在戰俘營中犧牲的戰俘。紀念碑的設計融合了歷史與藝術元素,其造型與文字都經過精心設計,以表達對戰俘的敬意與追思。碑文上記載了戰俘的經歷與犧牲,也強調和平的重要性,使遊客在瞻仰紀念碑時,能感受到歷史的沉重與和平的價值。

園區內還設有導覽歷史解說牌,這些解說牌詳細介紹了戰俘營的歷史背景、戰俘的遭遇與犧牲,以及戰俘營的運作方式。解說牌的內容經過精心編寫,使遊客在參觀時能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此外,園區內還設有光雕裝置,這項裝置在夜間會發光,形成一個特殊的視覺效果,使園區在夜晚也具有吸引力。光雕的設計與內容,也與戰俘營的歷史主題相呼應,增添園區的藝術與文化價值。

在園區的東側,有一棵巨大的楓樹,這棵樹在戰俘營時期便已存在,成為園區的自然景觀之一。每年秋季,這棵樹會染上紅色的葉子,形成一個優美的景觀,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這棵樹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代表,也象徵著戰俘營時期的歷史與記憶。遊客在欣賞這棵樹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沉重與自然的美景。

園區內還設有「名字牆」,這面牆上刻有許多戰俘的名字,這些名字代表著那些在戰俘營中犧牲的戰俘。名字牆的設計與內容,經過精心編排,使遊客在瞻仰時能感受到歷史的沉重與對戰俘的敬意。這面牆的存在,也讓遊客對戰俘營的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對戰俘的犧牲與貢獻有更深刻的體會。

在園區的南部,有一座雕像,這座雕像表現的是戰俘在戰俘營中生活的場景,包括他們的工作、生活與情感。雕像的設計經過精心考量,使其能真實反映戰俘的經歷與情感。這座雕像的存在,使遊客在參觀時能更深入地理解戰俘的經歷與犧牲,並對和平的價值有更深刻的體會。

園區的周邊還連結著黃金博物館、勸濟堂等知名景點,這些景點的結合,使金瓜石成為一個具有豐富文化與歷史的旅遊地點。遊客在參觀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的同時,也能體驗到金瓜石的其他文化與歷史,形成一個完整的旅遊體驗。

總體而言,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是一個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場所,它的歷史背景、戰俘的遭遇、紀念碑的建立、導覽解說牌的設置、光雕裝置、楓樹的景觀、名字牆的設計與雕像的存在,都使其成為一個值得遊客前來瞻仰與思考的場所。園區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對和平價值的深刻反思,使遊客在參觀時能感受到歷史的沉重與和平的重要性。

附近的景點
祈堂老街(金瓜石老街)
勸濟堂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無耳茶壺山步道
本山五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