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古道

草嶺古道位於台灣北部,連接新北和宜蘭,是條歷史悠久的古道,有豐富的文化與自然景觀。沿路有遠望坑親水公園、跌死馬橋、仙跡巖、埡口觀景亭、虎字碑等特色景點,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故事與風景。這裡不僅是健行熱點,也見證了過去的歷史與人與自然的互動,是台灣歷史與自然美景的完美結合,非常值得一遊。

草嶺古道位於臺灣北部,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橫跨新北市貢寮區與宜蘭縣頭城鎮之間,沿著二縣交界處的草嶺山嶺而行。這條古道是臺灣現存的前清時期古道之一,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也因沿途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遺跡而成為遊客熱衷的健行路線。從整體而言,草嶺古道不僅是連接兩縣的交通要道,更是臺灣歷史與自然風光的結合體,其沿途的各個重點地點,各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討。

首先,草嶺古道的起點處,有一座著名的「遠望坑親水公園」,這座公園位於古道入口附近,是遊客開始探訪草嶺古道前的重要據點。公園位於山間,四週環山,風景秀麗,內有清澈的溪流與生態池,夏末秋初時,園內滿地盛開的野薑花更是吸引眾多遊客。遠望坑親水公園不僅是休憩與觀光的場所,也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讓遊客在進入草嶺古道前,能遠眺福隆海水浴場與貢寮卯澳等景點,為後續的健行行程增添期待。

沿著草嶺古道的入口處,第一個顯眼的標記是「跌死馬橋」,這座橋位於古道的起點附近,因歷史傳說而得名。據說在古時,人們常用馬匹作為交通工具,但這座橋的橋面狹窄,導致許多馬匹與騎士因橋面不穩而跌落溪中,造成死亡的悲劇。因此,這座橋被稱為「跌死馬橋」,成為草嶺古道上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記。這座橋不僅是古道的起點,也象徵著古道的歷史與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互動。

接下來,沿著古道前行,會經過「仙跡巖」,這是一處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跡的結合體。仙跡巖位於古道的中段,因岩石的形狀與風化情況,被稱為「仙跡」,傳說中這裡曾有仙人留下的足跡,因此得名。這座巖壁高聳,四周環繞著翠綠的林木,是古道上一個重要的自然景點。此外,仙跡巖附近的「雄鎮蠻煙摩碣」也是草嶺古道上一個重要的歷史遺跡。這座摩碣是西元1867年,由當時的臺灣總兵劉明燈所題寫,據傳是為了鎮壓山魔而題在大石頭上。摩碣的歷史背景與題寫內容,為草嶺古道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意涵。

在古道的中段,會到達「埡口觀景亭」,這是一座位於古道高點的涼亭,是遊客在健行途中休息與欣賞景色的重要據點。埡口觀景亭位於古道的最高點,從這裡可以遠眺海岸線與宜蘭線鐵路,還能看見隔海相望的龜山島。這座觀景亭的視野廣闊,讓遊客在這裡可以感受到草嶺古道所處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的壯麗。此外,埡口觀景亭附近的「福德祠」也是古道上一個重要的信仰中心。這座福德祠座落於埡口處,特色是土地公與土地婆安坐於此,保護著行經之旅人,成為古道上旅人的心靈上的平安之神。

在古道的中後段,會到達「虎字碑」,這是一座著名的歷史遺跡,位於埡口附近,因劉明燈行經此處被大風暴所阻,取「雲從龍、風從虎」之意草書而題之。虎字碑的歷史背景與題寫內容,為草嶺古應增添了文化意涵。虎字碑的字體古樸,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成為古道上一個重要的標記。

除了這些主要的歷史遺跡與自然景觀,草嶺古道沿途還有許多其他值得注意的地點。例如,古道上三座涼亭,為遊客提供休息的場所;清澈的山溪,為遊客提供飲用水與休憩的場所;以及蒼綠的桂竹林,為遊客提供休憩與賞景的場所。這些地點不僅是古道的自然景觀,也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而成為草嶺古道上重要的標記。

總體而言,草嶺古道是一條歷史悠久、自然景觀與人文遺跡交織的古道,其沿途的各個重點地點,各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討。從遠望坑親水公園的自然景觀,到跌死馬橋的歷史傳說,再到埡口觀景亭的視野與福德祠的信仰中心,草嶺古道的每一個地點,都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而成為臺灣歷史與自然風光的結合體。這條古道不僅是連接兩縣的交通要道,更是臺灣歷史與自然風光的結合體,值得遊客深入探訪。

附近的景點
遠望坑親水公園
遠望坑親水公園
虎字碑
龍門公園(龍門露營度假基地)
福隆遊客中心
龍門露營渡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