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里登山步道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新北市萬裏區,以海蝕地形和獨特巖層聞名。園內有蜿蜒的登山步道,穿過三區不同景觀,可見蕈狀巖、薑石、海蝕平台等奇觀。第一區有「女王頭」、「龍頭石」、「金剛石」等特色景點;第二區有「仙女鞋」、「瑪伶鳥石」,傳說豐富;第三區則有燈塔、二十四孝石、龜頭山等。步道設計合理,還有休憩點與銅像,讓遊客能一邊賞景,一邊感受自然與歷史的結合。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新北市萬裏區,是一處以海蝕地形與獨特巖層為特色的世界級自然景觀。園內蜿蜒的登山步道穿過三區不同的地質景觀,沿路可見蕈狀巖、薑石、海蝕平臺等自然奇觀,每一處都展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下將以重點地點為主軸,介紹這條登山步道的精采風景。

首先踏入園內,第一區以蕈狀巖與薑石為主,這類岩石因長期受海水侵蝕與地殼運動影響,形成獨特的形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女王頭」,這座高聳的蕈狀巖宛如一位端莊的女王,鼻尖朝天,脖頸修長,是野柳的象徵。然而,女王頭的結構因長期風化,頸部已變得極為脆弱,預估約15年內可能斷裂。為了保護這座自然奇觀,園區內設有3D列印的女王頭II模型,讓遊客能近距離欣賞其精緻造型。沿著步道往前走,會遇到「龍頭石」,這塊岩石因形狀類似中國傳說中的龍頭,成為遊客拍照的熱門地點。此外,「金剛石」也值得留意,這顆巨大的蕈狀巖表面被海水與雨水沖刷出許多孔洞,形狀宛如大猩猩坐在地上的模樣,與龍頭石相鄰,形成趣味對比。

離開第一區,步道轉入第二區,這裡的景觀與第一區相似,但更顯得壯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仙女鞋」,這塊隆起的岩石形狀宛如一隻鞋,據說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時遺落在海岸的鞋履,因此得名。與其相鄰的「瑪伶鳥石」則傳說與一艘荷蘭帆船的船難有關,船員皆葬身大海,而船上的小鳥卻停在岩石上呼救,最終與岩石一同消逝,因此得名。這兩處景點不僅形狀獨特,還伴隨傳說故事,增添遊覽的趣味性。

沿著步道繼續前行,會到達「燭臺石」,這座岩石因形狀類似蠟燭臺而得名,是野柳地質公園的標誌性景點之一。與其相鄰的「冰淇淋石」則因形狀酷似冰淇淋而得名,這兩處景點與女王頭一同組成第一區的代表性景觀。此外,「薑石」區的岩石則因形狀類似薑塊而得名,這類岩石因結構較堅硬,因此在海蝕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塊狀結構,與周圍的蕈狀巖形成明顯對比。

步道轉入第三區,這裡的景觀以海蝕平臺與生態保育區為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野柳燈塔」,這座建於1967年的燈塔因特殊設計獲得了國際燈塔界的好評,不僅為夜間航行的船隻引路,燈塔下還有桌椅供遊客賞景休憩。與燈塔相鄰的「電塔」則因紅白兩色相間的塔身高20多公尺,常被誤認為是燈塔,增添趣味性。沿著平臺往前走,會看到「二十四孝石」,這組岩石因形狀類似二十四孝故事中的角色而得名,是野柳地質公園的另一個特色景點。

在海蝕平臺的盡頭,有「龜頭山」,這座山嶺因形狀類似龜頭而得名,是野柳地質公園的另一個重要景點。沿著步道往後方走,會看到「豆腐巖」,這整排平整的塊狀岩石因形狀類似豆腐而得名,是野柳地質公園的另一個獨特景觀。此外,「海角休憩站」位於海岸邊,這裡有販售飲品、冰品與點心,如果累了可以在此歇息,旁邊還有附設的廁所可供使用。

野柳地質公園的登山步道不僅可以欣賞到各種自然景觀,還能感受海風的吹拂與海浪的拍打。園內的步道設計合理,沿途有許多休憩點,讓遊客可以慢慢欣賞景觀。此外,園區內還設有「林添禎銅像」,這座銅像為紀念1953年林添禎先生跳入海中拯救學生而建,是野柳地質公園的另一個感人故事。

總體而言,野柳地質公園的登山步道是一條值得遊覽的自然景觀之路,沿路可見的蕈狀巖、薑石、海蝕平臺等景觀,每一處都展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除了風景的美觀,這裡也包含許多傳說與故事,讓遊客在賞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野柳的歷史與文化。無論是喜歡自然景觀的遊客,還是想了解地質知識的學者,都能在這條登山步道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附近的景點
龜吼漁港
螃蟹主題公園
野柳保安宮
野柳漁港
萬里漁村生活館
野柳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