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溝山 翠湖步道

內溝山與翠湖步道是台北市內湖區與新北市汐止區交界處的熱門登山路線,結合自然風景與歷史遺跡,是週末賞桐與健行的熱門選擇。步道沿途經過內溝山、老鷲尖山、學頭坡山等山頭,還有北港二坑遺址、翠湖、油桐嶺、印第安酋長像與生態館等景點。內溝山視野開闊,翠湖則因歷史背景與生態環境而特別。老鷲尖山有測量標記,學頭坡山步道較陡,而油桐嶺與印第安酋長像則是賞桐與拍照的熱門地點。這條路線不僅有自然美景,也讓遊客深入認識當地的歷史與生態。

內溝山與翠湖步道是臺北市內湖區與新北市汐止區交界處的知名登山路線,整條步道沿著翠湖與內溝山的地形起伏,結合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跡,成為週末健行與賞桐的熱門選擇。從翠湖登山口出發,沿著石階步道蜿蜒而上,經過內溝山、老鷲尖山、學頭坡山等山峯,再折返翠湖,沿途的風景與人文景點交織出獨特的登山經驗。以下將重點介紹這條步道上的幾個關鍵地點,帶領讀者深入瞭解其歷史背景與自然風貌。

首先,內溝山是這條步道的起點與核心點之一。這座海拔137公尺的山峯,又稱大尖坪山,位於內湖與汐止交界處,其山頂設有土地調查局的圖根點基石,是過去測量工作的重要參考點。內溝山的視野極佳,可遠眺內湖與汐止的範圍,甚至能望見臺北101大樓的尖頂。山腳處的翠湖,原為礦場利用採煤廢土築堰形成的堰塞湖,如今已因水草生長與水流阻塞而面積縮小,但仍是這條步道的起點與重要景點。沿著步道往上,會經過內溝山的緩坡與林間小徑,沿途的桐花在五月時節更是繁花似錦,為整條步道增添浪漫色彩。

接下來是老鷲尖山,這座海拔193公尺的山峯,又稱老鷲尖或小鳶山,是這條步道的另一個重要視點。山頂設有北市三角點No.55的基石,是臺北市內的測量標記之一。老鷲尖山的視野極佳,可360度環望內湖、汐止與臺北市區的景觀,尤其在晴天時,101大樓的尖頂與城市天際線清晰可辨。這座山峯的步道屬於休閒等級,雖然坡度較平緩,但沿途的景觀變化豐富,包括林間小徑、山稜線與觀景臺。在老鷲尖山南峯,海拔155公尺處,有聯勤測量隊設置的「僑六」基石,是測量歷史的見證。

學頭坡山是這條步道的另一個關鍵點,位於老鷲尖山與翠湖之間,海拔約131公尺。這座山峯的步道較為陡峭,需沿階梯上坡,沿途的林間景色與山稜線的視野皆相當迷人。學頭坡山的步道設有路標,方便登山者辨識方向。在學頭坡山的觀景臺,可遠眺內溝山與翠湖的景觀,是這條步道的轉折點之一。

北港二坑遺址則是這條步道歷史背景的重要見證。這座位於內溝山腳下的礦坑,曾是過去採煤的歷史遺跡,現在已轉變為生態教育園區。遺址內保留著舊時的礦坑結構,並設有生態館,介紹這段產業歷史與生態環境。礦坑周圍的植被與地形,也成為自然觀察的熱門地點,尤其在雨季時,礦坑的景色更顯神祕。

翠湖本身是這條步道的起點與終點,其歷史背景與自然景觀值得深入介紹。翠湖原為礦場利用採煤廢土築堰形成的堰塞湖,如今因水草生長與水流阻塞,面積已縮小,湖面也因水質問題呈現黃濁的狀態。然而,翠湖的生態環境依然保存良好,周圍的步道與景觀,使其成為這條步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翠湖附近的福德祠,是這條步道的另一個文化景點,據說是過去山友聚會與祈福的場所,現今仍保留著傳統的宗教氛圍。

油桐嶺是這條步道的另一個特色景點,位於內溝山與翠湖之間,海拔約131公尺。這座嶺的命名取自五月時節的桐花,山頂設有簡易的休息站,是登山者途中的休憩點。油桐嶺的步道較為平緩,沿途的桐花與林間景色,使這座山嶺成為賞桐的熱門地點。此外,油桐嶺的步道設有路標,方便登山者辨識方向。

印第安酋長像則是這條步道的另一個獨特景點,位於老鷲尖山與翠湖之間的叉路處。這座雕像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原住民文化,其外觀與內涵皆具象徵意義,是這條步道的重點景點之一。印第安酋長像的周圍環境,也因這座雕像而成為登山者拍照的熱門地點。

最後,翠湖生態館是這條步道的另一個重要設施,位於翠湖的周邊,主要介紹這段產業歷史與生態環境。生態館內展示的資料,包括礦坑的歷史、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過去的產業發展,使這座生態館成為這條步道的教育基地。

總體而言,內溝山與翠湖步道結合了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跡,是臺北市內熱門的登山路線。這條步道的重點地點,包括內溝山、老鷲尖山、學頭坡山、北港二坑遺址、翠湖、油桐嶺、印第安酋長像與生態館,皆具有獨特的歷史與自然價值,值得登山者深入探索。無論是週末的健行、賞桐,或是歷史與自然的結合,這條步道都提供了豐富的體驗。

附近的景點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金龍山北峰寺
汐止金龍湖環湖步道
拱北殿
內溝溪生態步道
樂活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