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成立45年來,專責保存臺灣的影視聽文化資產,建築設計融合藝術、歷史與休閒功能。新莊場館現代簡約,有主廳、大小影格、展覽區、圖書館等,提供多樣觀影與學習空間。樹林典藏中心則專注保存資料,設有庫房與技術間。場館周邊還有濕地公園與電動車充電站,讓遊客在接觸文化之餘也能休閒放鬆。這裡不只保存文化,也成為一個活潑的文化空間。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自1978年成立以來,已邁入第45個年頭,作為臺灣唯一專責典藏與保存影視聽文化資產的機構,其建築與空間設計不僅展現了對藝術與歷史的尊重,更巧妙地融合了文化教育與休閒機能。 centre的場館與典藏中心分佈於新莊與樹林兩地,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網絡,讓遊客在不同空間中接觸到臺灣的電影、廣電與視聽文化。
新莊場館是中心的核心展示空間,整體建築以簡約現代的設計風格呈現,外觀流線造型與玻璃帷幕的運用,既呼應了電影與視聽文化所帶給人的光影感,也展現出對未來科技的包容。場館內部則以功能性的空間規劃,將電影放映、展覽、教育、休閒等元素整合於一體。主廳是場館的主軸,其挑高設計與曲面螢幕的運用,營造出沉浸式的觀影體驗,適合舉辦電影放映、影展、講座等活動。場館內還設有「大影格」與「小影格」,這兩處空間以不同規模的螢幕與座位配置,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尤其在舉辦獨立電影節或國際影展時,能提供多樣化的觀影環境。
除了主廳,場館內的「展覽區」是另一個重要空間,這裡不僅展示國家電影資料庫的典藏品,也作為常設展覽的展區。展覽內容涵蓋臺灣電影史、國際電影流派、視聽技術演進等主題,透過互動式展具與數位導覽系統,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瞭解電影與視聽文化。展覽區的設計也考慮到教育功能,例如設有「電影教育角」,提供兒童與青少年觀賞電影、參與互動活動的空間,讓年輕一代在遊戲中接觸到電影文化。
場館內的「圖書館」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空間,這裡不僅收藏了大量與電影、廣電、視聽文化相關的書籍與期刊,也作為研究與教育的資源中心。圖書館的設計採用開放式書架與舒適的閱讀空間,讓遊客能在此悠閒地閱讀、研究,或與其他書愛者交流。圖書館的數位資源也相當豐富,提供線上圖書館、電子期刊、影音資料庫等服務,方便遠端研究者與觀眾使用。
場館內的「票務櫃檯」與「行政區」則是服務遊客的關鍵空間,這裡提供票券購買、活動預約、資訊查詢等服務。行政區內還設有「咖啡廳」與「休閒區」,讓遊客在活動結束後能在此休息、飲茶、與其他觀眾交流。場館的設計也考慮到動線規劃,使遊客能順利地從入口到各個展區、影廳、圖書館等空間,並在場館內的「景觀廊道」中欣賞到與建築融合的綠植與光影設計。
樹林典藏中心則是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的另一個重要空間,這裡主要用於典藏與保存臺灣的電影、廣電、視聽文化資料。典藏中心的建築設計採用簡潔的工業風風格,內部設有大量儲藏間與技術間,用以保存數位與非數位的電影與視聽資料。典藏中心的空間規劃也考慮到安全與保存需求,例如設有溫濕度控制系統、防震結構等,以確保典藏資料的長期保存。
典藏中心內的「庫房」是典藏資料的主要存放地,這裡的空間設計採用高樓層與密集儲藏的模式,以最大化空間利用。典藏中心內也設有「技術間」,用以進行電影與視聽資料的數位修復與保存工作。技術間內的設備包括高解析度掃描機、數位修復軟體、高解析度投影機等,這些設備的運用,讓典藏中心不僅是保存資料的地方,也成為研究與教育的資源中心。
除了場館與典藏中心,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也與周邊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繫。例如,場館附近的「塭仔底濕地公園」是一個融合生態保育與休閒功能的都會型濕地公園。這裡的生態池、草原廣場與觀景平臺,讓遊客在接觸電影文化的同時,也能親近自然,放鬆身心。此外,場館內的「電動車充電站」則是為了方便愛車的遊客,在沉浸光影藝術的同時,也能為愛車補充電力。充電站設於B2地下停車場,提供2座AC 11kW充電樁,採用SAE J1772標準規格,提供電動車主穩定便利的補電服務。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的空間設計與功能規劃,不僅展現了對文化與歷史的尊重,也考慮到現代人對休閒與教育的需求。無論是電影愛好者、文化研究者,或是尋求休閒的遊客,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centre的場館與典藏中心,不僅是臺灣電影與視聽文化的重要典藏地,也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文化空間,讓遊客在其中感受到電影與視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