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第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是清代總兵盧成金的故居,因他被封為「武顯將軍」而得名。這座古厝融合閩南建築工藝與清代官式風格,是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宅內有盧成金的軍裝、半身畫像與御賜牌匾,展現當時的軍事與生活文化。建築採用三落大厝設計,有防禦功能,並有豐富的裝飾與祈福象徵。如今,將軍第被列為縣定古蹟,是金門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見證,也是熱門的觀光景點。
將軍第位於金門縣金城鎮北門裏,是清代金門總兵盧成金的故居,因盧成金生前受封為「武顯將軍」而得名。這座古厝不僅是金門歷史的重要見證,也展現了閩南建築的精緻工藝與歷史風貌,是金門文化資產中最具代表性的遺產之一。作為一座三落大厝,將軍第的建築規模與規劃,反映了清代官式建築的規範,同時也融合了地方特色,成為研究歷史與建築的重要實證。
歷史背景方面,盧成金是清末金門籍的重要將領,其軍事成就與政治地位使他成為金門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從同治元年(162年)開始在金門擔任軍職,後因平定內亂與外患,逐步晉升至金門總兵,並在光緒七年(1881年)於金門購地建宅。這座宅第建於其子娶婦與升官之際,因此建築中充滿了喜慶與榮耀的象徵,如石堵、臺基、牆身紅磚處鑲嵌的雙喜字,以及門框上的青鬥石圓門簪與「將軍第」牌匾。這些建築細節不僅體現了當時的婚嫁習俗,也展現了對「功成名就」的慶祝。
建築結構上,將軍第為典型的閩南三落大厝,整體佈局以中週三落為主體,依循官式建築的規範,前埕、中庭均鋪設石板地坪,一、二進採用燕尾翹脊的屋頂形式,顯示出其建築技術的精緻。牆身磚雕以葫蘆、牡丹等花卉為主題,這些裝飾不僅具有美化作用,也象徵對來年風調雨順的祈願。此外,由於金門海域曾長期受海盜侵擾,將軍第的設計採用對外封閉、對內開放的格局,僅在正面雙喜墻上開設二扇雕花窗,使得整座宅第在防禦上更具優勢。第二進正堂門前則以隔扇門組成,這種設計既保持了整體的封閉性,也允許內部空間的通透性。
內部陳設方面,將軍第內藏有盧成金的袍甲武器,以及其夫婦的半身畫像,這些文物是研究清代軍事與家庭生活的珍貴資料。此外,宅內亦收藏有兩方朝廷御賜的牌匾,這些牌匾不僅是對盧成金功績的肯定,也展現了清代朝廷與地方將領之間的互動。目前,將軍第已經被列為金門縣縣定古蹟,並作為文化觀光的重點場所,其歷史價值與建築特色使其成為金門旅遊的必訪之地。
將軍第的建築風格與歷史背景,使其成為金門文化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三落大厝的結構,不僅體現了閩南建築的傳統工藝,也反映了清代官式建築的規範。而其內部的陳設與裝飾,則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與生活習俗。此外,將軍第的防禦設計,也展現了金門地區在歷史上的安全需求與建築智慧。如今,將軍第作為歷史遺產,不僅是金門歷史的見證,也成為後代研究與學習的寶貴資源。
在金門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中,將軍第的價值遠遠超越了建築本身。它不僅是盧成金個人成就的體現,也是金門歷史發展的縮影。其建築技術、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使其成為研究歷史、建築與文化的重要對象。而作為一個古蹟,將軍第的保存與經營,也展現了金門對歷史遺產的重視與保護。未來,將軍第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將持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與學者,使其成為金門文化資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