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

海印寺在金門太武山腰,有七百多年歷史,是金門重要的佛教廟宇。這裡不僅是信仰中心,也與太武山的自然風景和文化歷史緊密相關。寺內有鐘鼓樓、蘸月池、安心石等景點,其中鐘樓的銅鐘聲可傳三十里,非常有名。海印寺周圍還有「毋忘在莒」石刻、倒影塔等景點,構成完整的旅遊路線,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與宗教地標。

海印寺位於金門縣的太武山腰,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古剎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宋朝,至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這座寺廟不僅是金門佛教信仰的中心,更與太武山的自然景觀、地方文化及歷史傳說緊密相連,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海印寺的地理位置處於太武山的頂坳處,與山下的「毋忘在莒」石刻、倒影塔、古石室等景點構成一體的旅遊路線,使其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與宗教地標。

海印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宋朝,當時因山勢險峻、地勢險要,成為修行者避世修行的理想地點。據傳,這座寺廟的建造與金門的開發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早期的移民在開發金門時,便選擇在此建立寺廟,以祈求風調雨順與平安。海印寺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漢式與閩南式建築特色,寺內的主殿為一座規模宏偉的佛殿,供奉著觀音菩薩像,殿前則有「海山第一」的石門關,這座石門關是金門居民對海印寺的敬稱,象徵著寺廟的歷史地位與信仰意義。

海印寺的建築羣包括主殿、鐘鼓樓、蘸月池、安心石等主要景點,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鐘鼓樓。鐘鼓樓位於寺廟的東側,與西側的主殿相對,是海印寺的標誌性建築。鐘樓內的銅鐘重逾700公斤,據傳鐘聲可傳至三十裡外,因此被稱為「鐘聲三十裡」。這座銅鐘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當時由金門的信眾集資打造,以祈求平安與福氣。鐘樓的設計採用傳統的中國式建築風格,樓頂設有銅鈴,風起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響,與鐘聲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莊嚴而神祕的氣氛。

除了鐘鼓樓,海印寺的蘸月池也是值得關注的景點。這座池子位於寺廟的前庭,池水清澈見底,池邊種植著許多翠綠的植物,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景觀。據傳,這座池子的水質純凈,可淨化人心,因此被稱為「蘸月池」。每逢中秋節,信眾會在此池邊燃香祈福,祈求家人平安與健康。池邊的石階設計精緻,步道蜿蜒而上,讓人感受到一種靜謐與安寧的氛圍。

海印寺的另一個重要景點是「安心石」。這塊石石位於寺廟的後方,是金門居民對海印寺的敬稱。據傳,這塊石石是為了讓信眾在修行時能夠安心、專注而設置的。石石的形狀為圓形,表面光滑,據說在陽光照射下會反射出光芒,因此被稱為「安心石」。這塊石石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當時由金門的信眾集資打造,以祈求平安與福氣。石石的設置不僅是為了讓信眾在修行時能夠安心,也象徵著海印寺的信仰與精神。

除了這些主要景點,海印寺的周邊環境也值得關注。太武山是金門的著名山嶽,其山勢險峻、景觀壯麗,是金門的自然景觀代表。海印寺位於太武山的腰際,與山下的「毋忘在莒」石刻、倒影塔、古石室等景點構成一體的旅遊路線,使其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與宗教地標。其中,「毋忘在莒」石刻是金門的著名地標之一,由蔣中正總統題字,是金門居民對歷史與文化的記憶。倒影塔位於太武山的半山腰,是金門的觀景點之一,可以俯瞰金門的風景。古石室則是太武山的天然巖洞,內部涼爽清幽,是金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海印寺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不僅在於其宗教意義,更在於其與金門的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結合。這座寺廟的建築、信仰與景觀,都是金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門居民的精神寄託與文化記憶。海印寺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使其成為金門的重要文化地標,也是金門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在這座寺廟中,信眾可以感受到金門的歷史與文化,也可以體驗到金門的自然與宗教風情。

附近的景點
石門關
梅園
毋忘在莒
倒影塔
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頑石點頭勒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