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放送局融合歷史、文化與藝術,設計講究,從入口圓拱門窗到二樓陽臺紋飾,從日月池幾何設計到鎮煞石位置,每個細節都值得細看。外觀有西式城堡風格,衛哨亭則見證日治時期的軍事防禦。日月池與鎮煞石結合風水與歷史,內部空間雖小,但窗戶設計多樣,採光優良。棟札記載建築資訊與信仰,展現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與文化深度,整體是歷史與藝術的結合。
臺中放送局的建築羣融合了歷史、文化與藝術元素,其設計與空間佈局不僅展現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更隱含著深厚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意涵。從入口處的圓拱門窗到二樓陽臺上的紋飾,從日月池的幾何設計到鎮煞石的擺放位置,每一處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以下將以重點地點為主軸,深入探討這座歷史建築的獨特魅力。
首先,建築外觀的設計相當引人注目。主體建築為兩層樓結構,入口處的圓拱門窗為整體建築增添莊嚴氣息,而樓上部分的陽臺矮牆上則有著花樣紋飾,帶有西式城堡的風格。這種設計不僅展現當時建築師對西方建築元素的吸收,也反映了日治時期對建築風格的融合與創新。此外,二樓陽臺外側的七個方形白色紋飾,中間三個寫著「BCC」字樣,兩側四個則結合了當時的臺中市市徽與中國廣播電臺的商標,這些細節不僅是建築的裝飾,更象徵著當時政治與文化背景的融合。
接下來是衛哨亭,這座位於大門口左側的建築,是日治時期遺留的警戒亭哨。衛哨亭的設計相當精緻,其地基座裡設有機槍口,下方還有一個機槍堡,而衛哨亭後方則有一個地道入口,可直接通往機槍堡。這座建築的歷史背景與當時的戰略地位密切相關,因為在日治時期,臺中放送局作為全臺廣播的中繼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即使現在地道已封閉無法使用,但這座建築仍然展現了當時的軍事防禦設計,讓人不禁聯想到歷史上的戰爭與和平。
日月池與鎮煞石則位於放送局前方的庭院中,這組設計融合了巴洛克庭園的幾何感與風水概念。日池為圓形,具有權力的象徵,而月池則帶來平衡與和諧。不過,這組設計的另一種說法是為了辟邪鎮煞之用。據說,臺中放送局前方曾經是日本的憲兵大隊,當時有許多犯人在放送局執行槍決,因此在興建放送局時,特別設置日池與月池,並在周圍設下避邪石座驅邪避兇。這組設計不僅展現了當時的風水理念,也反映了歷史的痕跡。
主建築的內部空間雖然不大,但依然值得細細品嘗其建築的歷史軌跡。一進門處還有紀念戳章可以蓋章收集,這項設施讓遊客能留下自己的記憶。內部原本還有一間文創商店「藏寶店」,不過當天我們來訪時,這間商店並未開放,因此只能從其他地方瞭解它的存在。除此之外,也可以來看看「放送時光」,這項展示述說著放送局的歷史變遷,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瞭解這座建築的歷史背景。
此外,建築內部的窗子設計也相當值得關注。在放送局一樓小小的150坪空間裡,就設置了68扇窗戶,而且這些窗戶的樣式也相當多種,圓拱型、長方形、窗格的樣式也有多樣變化。這些窗戶帶給了放送局內相當好的採光效果,即使不開燈也很明亮,而陽光透過窗格的光影變化,也是值得一看的美景。這組設計不僅展現了當時的建築技術,也反映了當時對自然光線的運用。
最後,建築的棟札則是日本建築傳統的一部分。這塊木牌記載了神官請來庇佑的神祇、工事名稱、上樑年月日、業主、設計者、監工與其他相關工程人員等,這也是判定一棟日本時代日人建築身世的重要根據。臺中放送局的棟札,在「921地震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計畫」時,於拆除二樓會客室天花板時,在屋架被發現。棟札的正面寫著:「大元尊神、五帝龍神與岡象女神」,背面則繪有代表水的「坎卦」,用意在於藉由坎卦與水神,一同庇佑這棟採用了木桁架構件的建築物。這塊木牌不僅是建築的歷史證據,也展現了當時的信仰與文化。
總體而言,臺中放送局的建築羣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與藝術的結合。從建築外觀的設計到內部的空間佈局,從衛哨亭的歷史背景到日月池的幾何設計,每一處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這座建築不僅展現了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也隱含著深厚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意涵,讓遊客在參觀時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