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友學校

睿友學校位於金門縣金沙鎮碧山,建於1934年,是縣定古蹟,融合西洋巴洛克與閩南建築風格,有獨特的泥塑裝飾,是歷史與藝術研究的熱門地點。學校由金門人陳睿友捐資興建,展現其對教育與鄉土的貢獻。現今由社區營造協會經營,成為藝文展示空間,並結合彩繪與社區活動,讓這棟老建築活化再利用,連結歷史與當代文化。

睿友學校位於金門縣金沙鎮碧山,建於1934年,是金門縣政府所公告的縣定古蹟,其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均具備深厚的文化意涵。這座學校不僅是金門教育歷史的重要標記,更因獨特的西洋巴洛克建築風格與精心保存的泥塑裝飾,成為當代藝術與歷史研究的熱門地點。以下將從建築風格、歷史背景、現狀與文化價值等角度,深入探討睿友學校的特色與意義。

首先,睿友學校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文化元素,展現出當時建築技術與審美觀的精緻結合。校舍的主體結構採用石、磚、花崗石與木材構成,其設計靈感來自歐洲巴洛克建築,但又融入了閩南傳統建築的細節。例如,校舍的正立面以高大的屋簷與豎立的石柱為主軸,屋簷的設計不僅具有強烈的視覺衝突,也暗含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此外,校舍的走廊與踏階皆採用泉州白砌牆,這種以白灰泥為基底的砌法,不僅具備耐久性,也使整座建築在陽光下呈現出柔和的光影效果。校舍的內裡空間則以紅磚砌成,這種建材來自大陸,具有良好的絕熱性能,使得校舍在炎熱的夏天保持涼爽,而在寒冷的冬天則能保持溫暖,體現出當時對居住環境的精細考量。

學校的正面裝飾更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亮點,山頭上的泥塑主題與建築細節均展現出巧思與藝術價值。校舍的山頭部分設有國旗、國民黨黨旗、印度警察與樂儀隊的泥塑裝飾,這些泥塑作品以細膩的工藝與豐富的色彩,將當時的社會景觀與文化象徵以雕塑形式呈現。國旗與黨旗的設計採用對稱的構圖,而印度警察與樂儀隊的泥塑則以動態的姿態表現,彷彿在進行某種儀式或活動。這些泥塑不僅是學校建築的裝飾,更象徵著當時社會對國家與文化的認同與尊重。此外,校舍的牆壁上還可以看到花草與鶴的泥塑裝飾,這些主題與傳統文藝中的「鶴」象徵長壽與高潔的寓意相呼應,展現出當時對自然與生命的尊重。

從歷史背景來看,睿友學校的興建與陳睿友先生的發跡有著直接的關聯。陳睿友是金門人,年輕時前往南洋發展,憑藉著勤勉與智慧,在南洋建立了事業,並逐步積累財富。在事業成功後,他回鄉捐資興建學校,以回饋故鄉、教育鄉梓。陳睿友的這項舉動,不僅是對教育的重視,也體現出他對鄉土文化與社會責任的承擔。他選擇由同宗華僑陳德幸全權負責興建工作,這位陳德幸不僅是陳睿友的同鄉,也是他信任的合作伙伴,兩人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得學校的建設得以順利完成。學校的興建過程歷時數年,從規劃到完工,皆展現出當時在地建築技術與資源的整合能力。

睿友學校的現狀與功能也因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在戰後時期,這座學校曾作為教育機構,為周邊聚落的子弟提供教育資源。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的功能逐漸轉型,現今的睿友學校已成為藝文展示空間,由碧山東店社區營造協會經營,並作為社區文化活動的場地。學校的空間被重新規劃,除了保留原有的建築結構外,也增加了展覽空間與休息區,使這座歷史建築在現代社會中仍能發揮其文化價值。此外,學校週邊的環境也因社區的經營而更加活絡,例如,現今的睿友學校附近有自行車與四輪協力車的租借服務,遊客可以沿著小徑漫遊聚落,並參觀由繪本家劉瑞琪(Wawa)與村內志工、學童共同完成的10幅精美彩繪作品。這些彩繪作品不僅是對學校的美化,也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亮點,展現出當地居民對藝術與歷史的重視。

從文化價值的角度來看,睿友學校的歷史與建築特色使其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這座學校不僅是教育歷史的見證,也是建築藝術的典範。其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展現出當時建築師對國際建築風格的瞭解與應用。此外,學校的泥塑裝飾與建築細節,也成為研究當時社會文化與藝術風格的重要資料。例如,國旗與黨旗的設計,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環境與社會價值觀;印度警察與樂儀隊的泥塑則可能與當時的國際關係或文化交流有關。這些元素的保存,使得睿友學校成為研究歷史與文化的重要場所。

此外,睿友學校的現狀也展現出社區對歷史建築的重視與經營。碧山東店社區營造協會在經營這座學校時,不僅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結構,也積極推動社區活動,使這座歷史建築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活躍的生命力。例如,學校週邊的彩繪作品與社區活動,使得遊客在參觀學校時,也能感受到當地社區的文化氛圍。這種經營方式,使得睿友學校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成為當代文化活動的中心。

總體而言,睿友學校的歷史與建築特色使其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這座學校不僅是教育歷史的見證,也是建築藝術的典範。其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展現出當時建築師對國際建築風格的瞭解與應用。此外,學校的泥塑裝飾與建築細節,也成為研究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資料。現今的睿友學校在社區的經營下,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歷史價值,也成為當代文化活動的中心,展現出歷史與當代的連結。這座學校的歷史與現狀,使其成為金門文化與藝術的重要標記。

附近的景點
碧山聚落
陳德幸洋樓
楓香林
陳禎恩榮坊
會山寺
陽翟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