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國小

金水國小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是金門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洋樓小學之一,現在是歷史建築與展示館。這學校不僅是金門人記憶的象徵,還是文化景點。它建於1927年,由黃氏家族募款興建,展現了金門人重視教育與回饋家鄉的精神。建築風格融合中西特色,還有豐富的展區,介紹金門僑鄉文化與歷史。周邊還有許多景點,很適合安排一日文化之旅。

金水國小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水頭聚落,是金門歷史最悠久且規模最大的洋樓小學之一,現為免費開放的歷史建築與展示館。這座學校不僅是金門人共同的記憶象徵,更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與豐富的歷史背景,成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點之一。從其建造過程到現今的展區內容,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金門人離家打拼、回饋家鄉的歷史軌跡,也展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藝術特色。

金水國小的歷史可追溯至1921年,當時水頭黃氏家族在家廟內設立私塾辦學。隨著學生人數增加,原有場地不敷使用,黃氏家族於1927年向印尼華僑募款建校,並於132年落成,成為當時金門最新、最大的洋樓小學。這座學校的建造過程,體現了金門人對教育的重視與對家鄉的回饋。當時,許多在海外經營事業的華僑,透過募款方式支持家鄉的教育建設,這也成為金門僑鄉文化的重要象徵。

金水國小的建築特色非常獨特,採用「回」字型平面設計,中央為講堂,四周為教室,後方設有教師宿舍。這種設計不僅符合當時的教育需求,也展現了中西建築風格的融合。建築外觀以紅磚為主,並裝飾有象徵純潔的天使與展翅高飛的老鷹,這些裝飾元素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象徵著金門人對家鄉的忠誠與對未來的期待。此外,校舍內的紅磚圓柱則寓意學子專注向學,展現了金門人對教育的重視。

在日治時期,金水國小曾被徵用為日軍野戰醫院。戰後,胡璉將軍於此設立「怒潮士官學校」,直至1958年遷出,學校恢復原有功能。隨著學齡人口減少,學校於1986年併入他校,校舍遂閒置。1999年,金門國家公園接手修復校舍,並於2005年重新開放為展示館,介紹金門僑鄉文化與歷史。

金水國小的展區內容非常豐富,包括金門僑鄉文化、早期教室場景、水頭聚落風情等。這些展區不僅讓參觀者深入瞭解當地歷史與文化,也讓遊客感受到金門人離家打拼、回饋家鄉的歷史軌跡。展區中還設有影片播映與解說導覽服務,讓民眾能更深入體會金門這個橋鄉社會的歷史脈絡。

金水國小的周邊景點也非常多,包括得月樓、黃輝煌洋樓、黃廷參三落大厝等,皆可步行前往,適合安排一日文化之旅。這些景點與金水國小相輔相成,共同構成金門的文化景觀。

金水國小的歷史與建築特色,使其成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點之一。這座學校不僅是金門人共同的記憶象徵,也展現了金門人對教育的重視與對家鄉的回饋。無論是歷史背景、建築風格,還是展區內容,金水國小都值得遊客親自參觀,感受金門的文化與歷史。

附近的景點
得月樓
黃輝煌洋樓
水頭57地號洋樓(僑鄉文化展示館)
黃天露宅
水頭聚落
金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