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旌節牌坊

位於金門縣金湖鎮的欽旌節孝坊,是一座表彰節孝精神的古牌坊。它建於清朝道光五年,為紀念蔡仲德的妻子顏氏鳳娘守節撫子的感人事蹟。雖然沒有被列為古蹟,但它代表了傳統婦德與家庭倫理,是金門文化的重要象徵。如今,這座牌坊不僅是歷史見證,也提醒現代人重視家庭責任與個人道德。它位於交通便利的地區,周圍有田園風光,成為遊客熱門的拍照景點。

位於金門縣金湖鎮瓊林與中蘭間的環島北路旁,矗立著一座古樸樸的節孝牌坊——欽旌節孝坊。這座牌坊雖然在金門的節孝建築羣中稍顯平凡,卻以它獨特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象徵。它不僅是對一位女性忠貞守節的表彰,更是對傳統價值觀與家庭倫理的深刻體現。這座牌坊背後的故事,既牽涉到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與歷史背景,值得深入探討。

欽旌節孝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五年(1826年),當時為了表彰瓊林人蔡仲德的妻子顏氏鳳娘,而建造成這座牌坊。根據《金門志》的記載,顏氏鳳娘自十歲時便失去父親,便以堅貞的態度撫養其子蔡仲德成人,並以善心廣為公益,造福鄉裏。蔡仲德後來奮鬥有成,為其家族爭取到朝廷的詔贈,而顏氏鳳娘也因此獲得「欽旌節孝」的稱號,成為當時社會所推崇的節孝代表。這座牌坊的建立,不僅是對顏氏鳳娘個人品德的肯定,也象徵著對傳統婦德的尊崇。

從建築風格來看,欽旌節孝坊的設計融合了清代節孝牌坊的典型元素,並在結構上展現出古樸的質感。牌坊的兩側為田園風光,與其構成一幅自然與人文相融的畫面。這座牌坊雖然沒有被列入古蹟建築,但其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卻不容忽視。它不僅是對歷史人物的紀念,也成為金門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後人得以透過這座牌坊,回顧過去的價值觀與社會風氣。

在當代社會,雖然「婦女守節」的觀念已與過去大不相同,但這座牌坊所代表的含辛茹苦、撫育子女的精神,仍然值得現代人敬佩。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往往忽略家庭的責任與義務,而這座牌坊的存在,提醒著我們應重視家庭倫理與個人道德。它不僅是對過去的紀念,也是對當代社會價值觀的啟發。

除了歷史與文化價值,欽旌節孝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為旅遊熱點。它位於金湖鎮的中心地段,靠近大馬路,交通便利,因此成為許多旅人與遊客留影的景點。在這座牌坊的旁邊,是一片田園風光,與其構成一幅自然與人文相融的畫面。這座牌坊的設計與周邊環境的結合,讓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成為金門鄉土文化的重要象徵。

從歷史背景來看,欽旌節孝坊的建立,與當時社會對婦德的重視有直接關聯。在清代,節孝牌坊的建立是對婦女守節、奉公、撫育子女等行為的表彰,這與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密切相關。顏氏鳳孃的生平故事,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不僅在個人生活中展現出堅貞的品德,也在社會中以善行影響周遭的人,這使得她成為當時社會所推崇的節孝代表。

此外,這座牌坊的存在,也反映了金門地區的歷史發展與社會文化。金門自古便是一個交通要衝,與大陸的聯繫密切,因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往往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欽旌節孝坊的建立,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金門歷史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對過去的紀念,也成為金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代,雖然社會價值觀已有所改變,但這座牌坊的存在,仍能提醒我們重視傳統價值觀與家庭倫理。在現代社會,雖然「婦女守節」的觀念已不再被強調,但節孝牌坊所代表的含辛茹苦、撫育子女的精神,仍然值得現代人敬佩。它不僅是對過去的紀念,也是對當代社會價值觀的啟發。

總體而言,欽旌節孝坊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的牌坊。它不僅是對顏氏鳳娘個人品德的表彰,也象徵著對傳統價值觀與家庭倫理的尊重。這座牌坊的存在,讓我們得以透過歷史的回顧,重新審視當代社會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它不僅是金門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過去的紀念與對當代社會的啟發。在這座牌坊的旁邊,是一片田園風光,與其構成一幅自然與人文相融的畫面,讓這座牌坊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成為金門文化的重要象徵。

附近的景點
象山金剛寺
蘭湖
瓊林蔡氏家廟
瓊林民防館
瓊林戰鬥坑道
瓊林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