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園低碳教育館

金門環保公園低碳教育館位於尚義鄉,前身是廢棄磁土礦區,現在轉型為環境教育園區,結合自然生態、文化與低碳科技。園內有環型劇場、解說中心、風獅爺區、綠屋頂、再生能源設施、低碳探索館與湖區等,透過互動展示與實境體驗,讓遊客深入學習低碳生活與生態保護。園區設計也重視無障礙設施,展現永續與包容理念,是金門環境教育的重要基地。

環保公園低碳教育館位於金門縣尚義鄉,是一座融合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理念的現代化文化園區。園區前身為廢棄的磁土礦區,經過多年的生態復育與文化轉型,如今成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環境教育場所,其核心特色在於結合自然生態、文化遺產與低碳科技,展現金門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方面的努力與成果。以下將重點介紹園內幾個具有代表性與教育意義的區域,帶領讀者深入認識這座充滿故事與創新精神的公園。

首先,園內的「環型劇場」是低碳教育館最具代表性的設施之一。這座以環形結構設計的劇場,不僅是展示金門文化與自然生態的場地,更透過互動式影像與聲音技術,讓遊客沉浸於低碳生活與環境保護的主題中。劇場內定期播放由本地團隊創作的環型微電影,例如《奶奶的想念》便以電動車為載具,帶領觀眾探訪金門各處的低碳景點,展現科技與自然的共生關係。這種以視覺與聽覺為主的沉浸式體驗,讓遊客在短時間內對低碳概念有更深刻的認知,也強化了環境教育的實用性與趣味性。

接下來,「環保公園解說中心」是園內最重要的資訊 hubs。這座建築本身便是一處低碳設計的典範,其外觀採用綠色建材與透光玻璃,減少對環境的負擔。解說中心內設有互動式展板與數位導覽系統,提供遊客關於環保公園歷史、生態保護措施、磁土開採的歷史背景等資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內展示的「磁土開採史蹟」展區,透過時間軸的呈現,讓遊客瞭解金門從礦區到生態公園的轉變過程。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當代環境保護議題的啟發,強調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平衡。

園內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風獅爺區」。這裡共有64尊風獅爺,其中以安歧風獅爺為代表,高達378公分,是金門最具象徵性的文化標記。風獅爺的設計不僅是對金門傳統信仰的致敬,更被視為生態保護的象徵。園內特別設計了一座以金門島形狀為藍本的「島嶼」,將64尊風獅爺原尺寸複製擺設於原設置位置,讓遊客能一次欣賞到金門各村的風獅爺。每一尊風獅爺的造型、尺寸、表情與法器都各不相同,展現出金門文化與自然生態的多樣性。此外,風獅爺周圍的景觀植栽也經過精心設計,形成一片綠意盎然的生態景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除了風獅爺區,園內的「綠籬與綠屋頂」也是低碳設計的重點。綠籬沿著園區四周延展,不僅美化環境,還能有效隔絕噪音與熱浪,降低園區的能源消耗。而位於環型劇場上方的「綠屋頂」,則是金門首座採用薄層綠化技術的生態建築,其上覆蓋著多種本地植物,不僅能吸收二氧化碳、減少熱島效應,還能提供候鳥與小動物棲息的環境。這項設計不僅體現出對環境的尊重,也展現出科技與自然的融合。

園內的「再生能源設施」則是低碳教育館的核心展區之一。在園內的道路上,設有太陽能路燈,利用太陽能作為照明能源,減少對電力的依賴。此外,園內還設有風力發電機,與儲能電池組成完整的再生能源系統,將過剩的電力儲存起來,供園區內的設備使用。這些設施都配有解說看板,讓遊客能清楚瞭解其運作原理與低碳效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園內的電動機車電池交換櫃,讓遊客在園內可以方便地充電,鼓勵使用電動交通工具,減少碳排放。

在園內的「低碳探索館」,則是集結了多項互動式展區,讓遊客能親身體驗低碳生活。這座二樓建築內設有8個互動體驗設施,包括碳足跡計算機、水資源循環系統、綠建築模型等。遊客可以透過這些設施,瞭解個人生活對環境的影響,並學習如何透過改變日常習慣來降低碳足跡。此外,展區內還展示金門低碳島的發展計畫,包括太陽能發電、雨水回收、電動車充電站等措施,讓遊客能深入瞭解金門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創新與實踐。

園內的「湖區」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湖中濕地是金門特有的生態景觀,常見有鷺科鳥類在此覓食飛舞。湖的中央設計成金門島形狀的「島嶼」,不僅是園區的景觀亮點,也象徵著金門的歷史與文化。湖周圍的景觀植栽經過精心設計,形成一片綠意盎然的生態景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最後,園內的「無障礙設施」也值得提及。園區內設有無障礙廁所、無障礙坡道與無障礙車位,確保所有遊客都能方便地接駁與參觀。這不僅是對特殊需要人羣的關懷,也體現出園區對包容性與可接觸性的重視。

總體而言,環保公園低碳教育館不僅是金門的環境教育基地,更是展現低碳理念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從風獅爺的象徵意義到再生能源的實踐,從生態景觀的設計到無障礙的設施,每一處都體現出對環境的尊重與對未來的責任。這座公園不僅是金門的自然瑰寶,更是全球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典範。

附近的景點
尚義環保公園
金門尚義機場
中山紀念林
乳山故壘
瓊林一門三節坊
瓊林蔡氏家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