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57地號洋樓位於金門水頭聚落,是金門國家公園以歷史洋樓重建的僑鄉文化展示館,融合閩南與西式建築風格,展現金門與南洋文化的連結。這棟原本為黃氏家族的洋樓,在閒置多年後被改造成展示館,透過圖片、文物與互動裝置,展現金門移民史與文化傳承。展覽分為歷史回溯、生活實踐與文化傳承三大主題,讓遊客深入認識金門人如何在南洋建立生活與文化,並與本土社會互動,同時也強調當代對文化認同的思考與傳承。
水頭57地號洋樓(僑鄉文化展示館)位於金門水頭聚落的核心區域,是金門國家公園以一棟歷史洋樓為基礎重建而成的文化展示空間,整體建築風格融合了閩南傳統建築與西式建築元素,展現出金門人與南洋文化深度連結的歷史痕跡。這座展示館不僅是瞭解金門移民史的重要場域,也透過展覽與活化空間,讓遊客能沉浸式感受「僑鄉文化」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
### 一、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
水頭57地號洋樓的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原本為黃氏家族的私宅,建築形式採用閩南傳統「二落三進」的格局,但因戰後金門人口外流與經濟轉型,這棟洋樓一度被閒置。2000年後,金門國家公園以這棟洋樓為基礎,結合歷史文獻與在地文化,重建為「僑鄉文化展示館」,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地標。
建築外觀保留原有紅磚與瓦片的質感,屋頂採傳統閩南式屋脊設計,但門廊與窗框則融入西式拱形結構,展現金門人與南洋文化交織的歷史記憶。內部空間則以白牆紅瓦為主調,搭配簡約的現代展覽設計,使歷史建築與當代展覽理念相呼應。整體建築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使其成為金門「僑鄉文化」的象徵性場域。
### 二、展覽內容與重點區域
展示館的展覽內容以「金門人與南洋的連結」為核心,分為歷史回溯、生活實踐、文化傳承三大主題,透過圖片、文物、影像、互動裝置等多種形式,讓遊客深入理解金門人如何在南洋建立生活、傳承文化,並與本土社會產生互動。
#### 1. 南洋移民與歷史記憶
展覽第一區以「南洋移民史」為主軸,透過歷史圖片、移民手札、老照片等文物,回溯19世紀至20世紀間金門人遠赴南洋的歷史。展覽中特別展出「南洋移民地圖」,標註金門人主要移民的國家與地區,並介紹各國的移民情況。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地的移民羣體,皆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與文化特徵。
此外,展覽還展示「南洋移民生活」的文物,如老式農具、手工工具、移民信件等,這些物品不僅是歷史的證據,也展現金門人如何在異鄉維繫生活與文化。展覽中特別設置「移民口述歷史」的互動區,遊客可透過觸控螢幕,聆聽不同移民的口述回憶,感受他們在南洋的生計與情感。
#### 2. 南洋生活與文化實踐
第二區聚焦於「南洋生活實踐」,展覽內容包括南洋的傳統節慶、飲食文化、宗教信仰等。例如,展覽中展出南洋的傳統節慶物品,如「南洋中秋燈籠」、「南洋開市日」的傳統飾品等,並透過影像與圖表,說明南洋與中國傳統節慶的異同。
展覽中也介紹南洋的飲食文化,如「南洋炒飯」、「南洋咖喱」等,並展示南洋與中國在食物上的交融。例如,展覽中特別展出「南洋辣椒」與「中國辣椒」的對比,說明南洋如何將辣椒融入本地飲食。
此外,展覽還介紹南洋的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佛教、道教等,並展示南洋與中國在宗教上的互動。例如,展覽中展出「南洋基督教聖經」與「中國佛教經典」的對比,說明南洋如何吸收與融合不同宗教文化。
#### 3. 文化傳承與當代連結
第三區以「文化傳承與當代連結」為主題,展覽內容包括南洋與金門在文化上的互動,以及當代金門人對南洋文化的回應。例如,展覽中展示南洋與金門在傳統節慶、語言、音樂等方面的連結,並介紹金門人如何在當代社會保留與傳承南洋文化。
展覽中特別設置「南洋文化體驗區」,遊客可親自參與南洋傳統活動,如「南洋節慶慶祝」、「南洋音樂演奏」等。此外,展覽還介紹南洋與金門在現代社會的連結,如「南洋文化研習會」、「南洋文化展覽」等,說明金門人如何在當代社會維繫與南洋的文化連結。
### 三、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
水頭57地號洋樓(僑鄉文化展示館)的歷史價值不僅在於其建築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僑鄉文化」的歷史記憶。這座展示館透過展覽與活化空間,讓遊客能深入理解金門人如何在南洋建立生活、傳承文化,並與本土社會產生互動。這種文化連結,不僅是歷史的回溯,更是當代社會對文化認同的思考。
此外,這座展示館也展現金門人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展覽中特別提到金門人如何在當代社會維繫與南洋的文化連結,並透過教育與活動,讓年輕一代瞭解自己的文化根源。這種文化傳承的意識,也反映在金門的社區活動與在地文化中。
### 四、結語
水頭57地號洋樓(僑鄉文化展示館)是金門重要的文化地標,透過展覽與活化空間,讓遊客能深入理解金門人與南洋的歷史連結。這座展示館不僅是歷史的回溯,更是當代社會對文化認同的思考。它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使其成為金門不可忽視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