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堡

雄獅堡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是戰地時代的重要軍事設施,現在則是老人權益促進會的據點。這裡由多座碉堡與防禦工事組成,歷史可追溯至1950年代,曾用來監控海防與防禦敵軍。現在遊客可以來這裡參觀,欣賞海景與金門大橋的景色。雄獅堡不僅有軍事歷史價值,也結合自然景觀,成為一個兼具教育與娛樂的觀光地點。

雄獅堡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民權路上,背靠浯江出口,面臨海域,是金門戰地時代的重要軍事設施。這座由多座碉堡與防禦工事組成的軍事建築羣,不僅承載著歷史的痕跡,也成為今日金門縣老人權益促進會的據點,展現出從戰時防禦到現代社會功能轉換的轉變。其地理位置與周邊環境的關係,使其成為一個兼具歷史價值與自然景觀的觀光地點,吸引著遊客與軍事迷前來探訪。

雄獅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中葉,當時金門處於國共戰爭的戰地時代,作為防禦要地,其建造與運作皆與當時的戰略需求密切相關。原本是後浦地區對外的重要渡口,自古稱為「同安渡頭」,海岸線沿著海邊延伸至金城西門外的高崗(今金門高中所在地),並與周遭地形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這座碉堡羣的設置,不僅是為了監控海防與管制漁民出入,更作為戰時的指揮與防禦中心,其地勢與結構設計充分體現了當時的軍事策略。

雄獅堡的建築結構相當複雜,由多座碉堡、哨亭及相關防禦工事組成,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建築羣。碉堡的設計以迷彩外觀為主,結合自然地形,使其在戰時具有良好的隱密性與防禦能力。碉堡下方的沙灘上,則設有「軌條砦」,這是一種利用鐵軌材料作為防禦工事的結構,用以阻礙敵方進攻。此外,碉堡周圍仍保留著當年用來阻隔敵軍的瓊麻,這種植物的葉端尖銳,可穿透人體,曾被用作防止傘兵空降的防禦措施,展現出其在戰時的實際作用。

雄獅堡的軍事歷史與五七戰防砲的設置密切相關。五七戰防砲是美國仿造英軍QF 6磅砲所製造的57mm M1型反戰車砲,於1950年作為援助武器提供給中華民國,成為當時金門防禦的重要裝備。這些砲塔目前仍設置在雄獅堡的海岸線邊,不僅是軍事歷史的見證,也成為遊客拍照的重點景點。砲塔的方向指著對面的中國大陸廈門市,這項設置不僅體現了當時的戰略考量,也讓遊客能從此處遠望金門大橋,感受到其與大陸的地理連結。

雄獅堡的現狀與功能轉換,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多重價值的場所。戰時任務結束後,這裡被轉為金門縣老人權益促進會的據點,用以服務在地長者與推動社會福利政策。這項轉換不僅讓歷史遺址得以保存,也使其成為一個活化利用的範例。目前,遊客仍可入內參觀,並在清晨或傍晚時段,欣賞到海景與金門大橋的壯麗景色。此外,碉堡內仍保留著當年的防禦設施,包括公共廁所與部分軍事設備,讓遊客能親近歷史,感受其真實面貌。

雄獅堡的周邊環境也使其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景點。其地理位置鄰近金門縣立體育場與金城國中,交通便利,且與金門大橋的距離僅需短時間的騎車或步行即可到達。金門大橋作為臺灣第一座跨海大橋,其建設歷程與雄獅堡的歷史背景有著密切聯繫,兩者共同組成金門的歷史與自然景觀。此外,雄獅堡附近的海灘與海岸線,也提供了優美的自然景觀,讓遊客能在參觀完碉堡後,享受海風與潮汐的浪漫。

雄獅堡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使其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從戰時防禦到現代社會功能的轉換,這座碉堡羣不僅是軍事歷史的見證,也展現了金門地區在戰後的社會發展。其作為軍事遺址的歷史,與作為老人權益促進會據點的現實功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與社會敘事。此外,雄獅堡的自然景觀與軍事設施的結合,也使其成為一個兼具教育性與娛樂性的觀光地點,吸引著不同背景的遊客前來探訪。

總體而言,雄獅堡是一個具備多重價值的歷史遺址,其地理位置、建築結構、軍事歷史與現狀功能,使其成為金門地區的重要標誌。從戰時防禦到現代社會服務,這座碉堡羣的轉變,不僅展現了金門的歷史變遷,也體現了社會對歷史遺產的尊重與活化。無論是對軍事歷史的探討,還是對自然景觀的欣賞,雄獅堡都是一個值得深入瞭解的場所,讓遊客能透過這座碉堡,感受到金門的歷史與文化。

附近的景點
金城海濱休閒公園
外武廟
後浦小鎮商圈
金門高中中正堂
浯島城隍廟
同安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