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島城隍廟

浯島城隍廟在金門金城鎮,是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主祀城隍爺。廟宇融合明清與現代仿古風格,歷史悠久,見證金門文化與歷史。起源於明朝,後因戰亂毀損,1680年遷至後浦,1813年重建,1994年擴建,成為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廟內有三座石牌坊、精緻雕刻與戲臺,每年農曆四月十二舉辦迎城隍活動,包含托燈、打花草等傳統表演,展現金門文化特色。周邊還有牧馬侯祠等景點,形成文化網絡,是研究臺灣宗教與歷史的重要實物。

浯島城隍廟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是金門地區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主祀浯島邑主城隍爺。這座廟宇不僅承載着金門民間對神明的崇敬,更見證了金門歷史上的重大變遷與文化傳承。其建築風格融合了明清古建築的精髓與現代仿古工藝,歷史脈絡貫穿數百年,是研究臺灣宗教文化與地方歷史的重要實物。

從歷史沿革來看,浯島城隍廟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1387年,江夏侯周德在金門城村修築千戶所城時,同時興建古地城隍廟,並將神誕日定爲農曆五月十七。然而,清廷在1663年實施遷界政策後,後浦地區的城隍廟因戰亂而崩毀。直到1680年,金門鎮總兵署首任總兵陳龍將行政中心遷至後浦,古地城隍隨之分爐至後浦西門裏,成爲浯島城隍廟的起源。1811年,文應舉等人募資修建後浦城隍廟,以官署建築爲藍本,於1813年4月完工。1994年,廟宇經歷擴建工程,成爲主建物三開間兩進式、屋頂歇山重檐式的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增建左右護龍的南方「不見木」及石雕、剪黏、泥塑、彩繪、藻井等裝飾,並將戲臺後移,形成兼具傳統與現代特色的建築風貌。

廟宇的建築特色尤爲引人注目。主殿前有三座石雕牌坊,分別題刻「城隍威靈」、「顯佑伯」、「顯佑伯」,象徵城隍爺的威嚴與神威。主殿爲三開間兩進式結構,屋頂採用歇山重檐式設計,飛檐翹角,屋脊上裝飾有銅製神獸,象徵鎮宅辟邪。殿內供奉着城隍爺神像,神像高大莊嚴,面部神情肅穆,身着龍袍,手持玉笏,彰顯神威。神像兩側供奉着文武判官、範謝二將軍、董李排爺二爺等陪祀神明,神龕上雕刻精美,細節生動。殿前設有香爐,香火繚繞,每逢祭典,香客們焚香祈福,氣氛莊嚴肅穆。

廟宇的護龍設計也頗具匠心。左右護龍爲南方「不見木」結構,採用木構架與磚石結合的方式,既保留傳統建築的韻味,又增強建築的穩固性。護龍牆上雕刻有「八仙過海」、「哪吒鬧海」等民間故事,栩栩如生,展現金門工匠的高超技藝。護龍兩側設有「八角井」,井口呈八角形,井壁上雕刻有「八仙」圖案,井水清澈,相傳可保平安。井邊設有石欄,欄上刻有「城隍庇佑」字樣,提醒信衆善待神明。

廟宇的戲臺是其重要特色之一。戲臺位於主殿後方,爲一座獨立建築,屋頂採用歇山式設計,兩側設有「飛檐」,裝飾有銅製鈴鐺,隨風輕響,增添戲臺的靈動感。戲臺前方設有「戲臺地」,地面上鋪設青石板,四周設有石欄,欄上刻有「城隍庇佑」字樣。戲臺後方設有「戲臺護龍」,護龍牆上雕刻有「八仙」圖案,與主殿護龍相呼應。戲臺曾多次上演傳統戲曲,如《牡丹亭》、《長生殿》等,成爲金門文化的重要載體。

廟宇的周邊環境也極具特色。廟前有「城隍廟前廣場」,廣場上設有「城隍廟碑」,碑上刻有「城隍爺顯佑伯」字樣,提醒信衆崇敬神明。廣場兩側設有「城隍廟石獅」,石獅威武雄壯,象徵城隍爺的威嚴。廣場後方設有「城隍廟後院」,後院內設有「城隍廟後院碑」,碑上刻有「城隍爺庇佑」字樣,提醒信衆善待神明。後院內還設有「城隍廟後院井」,井水清澈,相傳可保平安。

廟宇的文化活動更是其重要特色。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浯島城隍廟都會舉行盛大的迎城隍活動。活動從農曆三月二十六日開始,持續17天,流程包括收契子錢、掛水牌、送佛帖、送頭、請佛、請神、祈福、遶境巡安等環節。其中,託燈、打花草、人力蜈蚣座等陣頭表演尤爲引人注目。託燈隊伍由西門境中陣頭組成,長形燈籠上書「浯島城隍敕封顯佑伯」字樣,背面彩繪龍圖騰與「合境平安」字樣,象徵城隍爺的威嚴與神威。打花草表演由7至12位小朋友扮演生、旦、花婆、乞丐等角色,以南管「三千兩金」爲配樂,演出《繡襦記》中鄭元和的傳奇故事,展現金門傳統戲曲的魅力。人力蜈蚣座則是金門特有的陣頭文化,蜈蚣座長16節,每節長2米,共可安置32位小朋友,象徵城隍爺的庇佑與神威。

此外,廟宇周邊的豐蓮山牧馬侯祠、金門古地城隍廟等景點,也與浯島城隍廟形成文化網絡。豐蓮山牧馬侯祠位於金城鎮豐蓮山,是金門重要的歷史遺蹟,與浯島城隍廟有着密切的聯繫。金門古地城隍廟則位於金沙鎮田浦村,分爐自山東東嶽城隍廟,與浯島城隍廟共同構成金門的城隍信仰體系。

總的來說,浯島城隍廟不僅是金門地區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更是一座集歷史、建築、文化於一體的古蹟。其建築風格融合了明清古建築的精髓與現代仿古工藝,歷史脈絡貫穿數百年,是研究臺灣宗教文化與地方歷史的重要實物。廟宇的建築特色、歷史沿革、文化活動等,都展現了金門獨特的文化風貌,吸引着無數遊客前來參觀。

附近的景點
後浦小鎮商圈
後浦陳氏祠堂
後浦16藝文特區
後浦武廟
外武廟
邱良功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