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水產試驗所

金門水產試驗所成立於1968年,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是研究漁業、保護生態與推廣教育的重要機構。園區內有鱟生態文化館、建功嶼生態探險區與旅客服務中心三大核心區域,提供海洋生物展示、生態探險與互動學習。鱟生態文化館展示活化石鱟的生態與歷史,還有DIY活動與周邊商品。建功嶼則是觀賞潮間帶生態與鱟棲息地的好地方。旅客服務中心提供導覽與資訊服務,讓遊客更深入了解金門的海洋生態與漁業文化。園區內還有許多展示區與調查站,結合科學與教育,推動永續發展與生態保護。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位於中華民國金門縣金城鎮,自1968年成立以來,一直是金門漁業發展與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機構。作為一個集科學研究、生態教育與文化保存於一體的場所,其園區內不僅有豐富的海洋生物標本展示,也擁有獨特的生態旅遊體驗,讓遊客得以深入認識金門特殊的海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其中,鱟生態文化館、建功嶼生態探險區與水試所旅客服務中心,是園區內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核心地點,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教育與生態價值。

鱟生態文化館是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最具標誌性的展示空間,也是瞭解金門海洋生態的重要窗口。館內陳列了金門海域所產的海洋生物標本,包括鱟、貝類、魚類等,並透過傳統養殖模型與圖片,呈現金門漁業的歷史與技術。其中,最受關注的展項便是4億年歷史的活化石——鱟。鱟被譽為「灘地上的活化石」,其外型像鋼盔,雌雄成對出現,因而有「夫妻魚」、「鴛鴦魚」之稱。館內不僅有「與活化石邂鱟」的影片,還設有互動式展區,讓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鱟的生態行為,並透過DIY活動,如「鱟來鱟去•相知相惜」立體書繪本解說與「鱟立體書」DIY,深入理解鱟的生態習性與保育意義。此外,館內還販售以鱟為主題的周邊商品,例如一公一母的鱟絨毛玩偶,象徵情人、夫妻的堅貞愛情與幸福家庭,而鱟虎頭牌陶藝品則代表子孫萬代、生命綿綿不絕,具有辟邪、祈福納吉的象徵意義。鱟生態文化館不僅是科學教育的場所,也成為金門生態文化的重要象徵,展現出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

與鱟生態文化館相鄰的建功嶼,則是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生態教育的重要基地。建功嶼位於金門縣東南方的海域,是金門最著名的潮間帶生態區之一,其特殊的地形與環境,為鱟等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這裡的潮間帶生態環境,不僅有豐富的藻類與貝類,也孕育著多樣的海洋生物,是研究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場所。每逢潮汐變化,遊客可以親自到現場觀察鱟的棲息環境,並透過導覽員的解說,瞭解鱟的繁殖習性與生態行為。建功嶼的生態探險區,也提供親子DIY活動與生態之旅,讓遊客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學習生態保育的知識。例如,透過「與活化石邂鱟」的影片欣賞,結合潮間帶的實地觀察,遊客不僅能認識鱟的生態特徵,也能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建功嶼的生態教育功能,使這裡成為金門縣重要的自然教育基地,吸引許多學童與生態愛好者前來體驗。

水試所旅客服務中心則是園區內的服務與資訊中心,為遊客提供導覽、諮詢與紀念品販售等服務。這裡不僅是遊客進入園區的起點,也是瞭解金門海洋生態與漁業文化的重要窗口。旅客服務中心內設有導覽圖、生態知識介紹與活動資訊,讓遊客在入園前即可掌握園區的介紹與活動安排。此外,中心內販售的生態週邊商品,如鱟娃娃布偶鑰匙圈、鱟虎頭牌陶藝品等,不僅是紀念品,也象徵著對生態保育的認同與支持。旅客服務中心的設立,讓遊客在享受生態教育的同時,也能獲得完善的服務與資訊,使整個園區的參觀經驗更加完整。

除了上述三大核心地點,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的園區內還設有多項生態與科學展示空間,例如海洋生物標本展示區、傳統漁業技術展區與海洋生態調查站。這些空間透過科學研究與教育結合的方式,讓遊客在觀賞海洋生物的同時,也能瞭解金門漁業的歷史與技術。例如,傳統漁業技術展區展出了金門漁民使用的漁具與漁法,並透過互動式展板,介紹金門漁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海洋生態調查站則是水試所進行海洋生態研究的重要基地,這裡的科學研究成果,不僅用於保護金門的海洋生態,也為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的園區,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基地,更是生態教育與文化保存的重要場所。透過鱟生態文化館、建功嶼生態探險區與旅客服務中心等核心地點的設置,遊客可以深入瞭解金門的海洋生態與漁業文化,並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培養對生態保育的認同與責任。水試所的設立與發展,展現出金門縣對海洋生態與漁業資源的重視,也為後續的生態保護與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未來,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將持續推動海洋生態教育與研究,讓金門的海洋資源與生態環境,得以永續發展與傳承。

附近的景點
金門石雕公園
莒光湖
莒光湖風景區
莒光樓
北堤長頸鹿公園
金城海濱休閒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