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尚義機場在臺灣與大陸之間扮演重要角色,是金門的主要航空樞紐。機場有長達3007公尺的跑道,可容納多種飛機起降,航站大樓與停機坪也相當完善。其地理位置連接臺灣與大陸,周邊有山地與海岸線,結合自然與歷史文化。機場的建設歷程與安全措施不斷改進,航班服務覆蓋臺灣與大陸多個城市,促進金門經濟與文化交流,也反映出台灣的現代化與國際化趨勢。
金門尚義機場位於臺灣福建省金門縣,是臺灣與大陸之間的重要交通節點,也是金門島上最主要的航空樞紐。機場周圍地形以山地與海岸線為主,與金門島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密切相連,其地理位置與功能特點使其在臺灣的航空運輸網絡中佔有重要地位。機場的建設與運營,不僅影響著金門地區的交通與經濟發展,也反映了臺灣與大陸之間的歷史交流與現代化進程。
機場的硬件設施體現了其作為交通樞紐的規模與功能性。機場擁有長度為3,007米、寬度為45米的跑道,跑道方位為06–24,這使得機場能夠適應多種飛機的起降需求,包括中型客機與貨運飛機。機場的滑行道長度為2,434米,寬度為23米,與跑道平行,為飛機的滑行與轉換提供足夠的空間。停機坪面積達47,100平方米,可同時停放包括MD-90或A321型飛機在內的9架航機,這使得機場在運輸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彈性與穩定性。航站大廈總面積為10,593平方米,包含辦公室與地下室,為旅客提供充足的候機空間與服務設施。貨運站面積為1,100平方米,配備4部貨梯與1套輸送帶,確保貨物運輸的效率與便捷性。機場的停車場可容納450 vehicles,包括大型車14部與小型車436部,為旅客與員工提供充足的停車空間。
機場的地理位置與周邊環境也具有獨特的特色。金門島位於臺灣本島與福建省之間,機場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臺灣與大陸的重要樞紐。機場附近的海岸線與山地景觀,為旅客提供了觀光與休閒的契機。機場的建設與運營,也與金門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金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戰略要地,機場的建設與發展,反映了臺灣與大陸之間的歷史交流與現代化進程。機場的周邊環境,包括金門的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為旅客提供了多樣化的旅遊體驗。
機場的運營情況與歷史背景也值得關注。機場的建設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後時期,當時機場的建設主要是為了應對金門地區的交通需求與戰時需求。機場的運營歷程中,經歷了多次的擴建與改造,以適應不斷增長的交通需求與技術進步。機場的運營與發展,也與臺灣的航空產業發展 closely 相關。機場的航班服務覆蓋臺灣本島與大陸的多個城市,包括臺北、高雄、臺中、馬公等,以及國際線的函館與新加坡。機場的航班類型包括定期航班與包機航班,為旅客提供多樣化的出行選擇。
機場的事故與安全措施也是其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機場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事故,這些事故不僅影響了機場的運營,也促使機場在安全措施上不斷完善。機場的事故歷史包括2001年的立榮航空飛機起降事故、2003年的遠東航空飛機偏離跑道事故、2008年的中興航空直升機墜毀事故等。這些事故的發生,促使機場在安全標準、飛機維護、飛行程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改進與提升。機場的現代化安全措施包括嚴格的飛行管制、完善的航站設施、高效的應急處理系統等,確保機場的運營安全與旅客的出行安全。
機場的周邊環境與功能特點,使其成為金門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機場的建設與運營,不僅滿足了金門地區的交通需求,也促進了金門的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機場的地理位置與功能特點,使其成為臺灣與大陸之間的重要聯繫點,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選擇,也為金門的旅遊與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機場的建設與發展,體現了臺灣的現代化進程與國際化趨勢,也反映了金門地區的歷史與文化特色。機場的運營與發展,將持續為金門地區的交通與經濟帶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