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摩山

天摩山位於金門東北角,是歷史與自然結合的熱門登山點。這裡曾是國軍觀測所,現在步道整建後更方便遊客欣賞壯麗海景與歷史遺跡。步道有觀景台和休息區,沿路可見軍事遺跡,如廢棄軍營、伏地堡等。山頂有「毋忘在莒」石雕,提醒人們不忘歷史。天摩山不僅提供絕佳視野,也讓遊客深入認識金門的海防歷史與文化價值。

天摩山位於金門島東北角,是青嶼北方的制高點,海拔約63公尺,是金門東北角的視野盡頭。這座山不僅是早期國軍觀測所所在地,也因軍事歷史背景而擁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更因步道整建後的舒適環境,成為金門登山愛好者的重要目的地。從軍事據點轉變為觀光步道,天摩山結合了歷史遺產與自然景觀,為遊客提供俯瞰金門東北角的絕佳視野,同時也隱藏著許多值得探索的軍事遺跡與文化符號。

天摩山的歷史可追溯至明鄭時期,當時因倭寇侵擾,金門沿海地區設有煙火警報系統,而天摩山正是其中一處關鍵點。早期稱為「煙燉山」,因戰時在此點燃煙火作為警報,用以提醒沿海居民敵情。後因國軍駐紮,此地被改稱為「天摩山」,並成為軍事據點。戰後,隨著國軍撤退,這裡的軍事功能逐漸消失,但其作為制高點的地理優勢仍被保留。如今,天摩山不僅是金門東北角的視覺焦點,也因步道整建而成為觀光客的登山熱門地。

天摩山的步道整建工程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於2023年完成,工程改善了原本僅有車轍道與碎石路面的步道,新增了車轍道約200公尺,並在步道沿途設置了觀景臺與環狀平臺,使登山者在行走中能更安全地欣賞周遭景觀。步道起點為原國軍崗哨,沿路可見軍事設施遺跡,如廢棄的軍營、偽裝良好的伏地堡,以及現今由海巡署管理的雷達站。步道總長約850公尺,坡度較大,僅允許緊急或公務車輛駛入,因此建議遊客以步行方式上山,以確保安全。

登上天摩山後,可俯瞰金門東北角的海景與周邊地形。馬山、後嶼與草嶼等海岸線盡收眼底,遠眺中國大陸的大嶝與小嶝兩島,景色壯闊。此外,山頂的「毋忘在莒」石雕是天摩山的標誌性景點,這座迷你雕塑是金門「毋忘在莒」遺址的縮影,提醒遊客不忘歷史。石雕旁另有一座石屋,原為軍事設施,現為供奉神明的場所,屋內設有供桌與座椅,提供遊客歇腳休息。石屋外牆刻有「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人死生於度小」的對聯,體現當時軍事設施的歷史精神。

天摩山的步道沿途隱藏著許多軍事歷史的痕跡。例如,步道起點的原國軍崗哨,現為海巡署的管理範圍;沿路可見軍事設施遺跡,如廢棄的軍營、戰時使用的烽火臺,以及現今仍存在的雷達站。這些遺跡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讓遊客對金門的軍事歷史有更深的認識。此外,步道沿途的石刻地圖與軍事標記,也為登山者提供了歷史教育的機會。

天摩山的周邊環境與官澳遺址有著密切的歷史聯繫。官澳遺址位於金門東北隅,是明代五個鹽埕港口之一,曾因倭寇侵擾而遭焚毀。天摩山與官澳遺址相隔不遠,兩者皆位於金門東北角,且都與海防歷史有著關聯。天摩山的軍事功能與官澳遺址的歷史背景,共同構成金門東北角的歷史文化景觀。此外,天摩山的視野範圍也涵蓋官澳遺址的地理位置,使遊客在登山時能同時欣賞歷史遺址與自然景觀。

天摩山的觀光價值不僅在於其視野與歷史背景,也因步道整建後的舒適環境而吸引遊客。步道沿途的觀景臺與環狀平臺,讓遊客在行走中能隨時欣賞周遭景觀,而新增的車轍道也使步道更安全。此外,天摩山的步道整建工程也考慮到遊客的便利性,如設置休息座椅、改善路面狀況,使登山者能更輕鬆地享受登山的樂趣。

然而,天摩山的步道仍需注意安全問題。由於坡度較大,建議遊客穿著合適的鞋子,並在登山時保持穩定。此外,天摩山的視野雖然廣闊,但因位於沿海地區,風力可能較大,因此需注意天氣狀況。此外,天摩山的軍事遺跡與歷史文化價值,也提醒遊客在觀光時需保持尊重,不隨意觸碰遺跡,以維護歷史遺產的完整性。

總體而言,天摩山是金門東北角的重要景點,結合了歷史遺產與自然景觀,為遊客提供獨特的登山體驗。從軍事據點轉變為觀光步道,天摩山的歷史與現今的結合,使其成為金門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歷史興趣者、自然愛好者,或是尋求視野盡頭的遊客,天摩山都是一個值得前往的地方。

附近的景點
馬山三角堡
馬山觀測所
龍鳳宮
西園鹽場
北極殿
獅山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