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公園位於蘇澳海灣半山腰,結合自然與人文,是蘇澳代表性景點。公園有雄獅雕像與壯麗海景,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1974年由獅子會興建,象徵平安與繁榮。景觀包括壯麗海陸交錯視野、雄獅雕像設計靈感來自傳統獅子舞,周邊有涼亭、步道與觀景臺,是攝影與休閒好去處。公園不僅是觀光熱點,也蘊含歷史與文化,值得深入探索。
位於蘇澳海灣半山腰的獅子公園,是臺灣少數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的觀光熱點,其獨特的雄獅雕像與壯麗的海景,使其成為蘇澳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這座公園不僅是俯瞰蘇澳港灣的絕佳視角,也因歷史背景與地標特色,成為旅人探索蘇澳風貌的重要據點。以下從歷史沿革、景觀特色、周邊環境與文化意涵等角度,深入淺出地介紹這座具有故事性的景點。
首先,獅子公園的歷史背景可追溯至日本殖民時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隨著蘇花公路的開鑿,蘇澳至南方澳的「蘇南公路」成為當時重要的交通動脈,沿線山壁開鑿的路徑,因地形特殊,留下了不少山丘與凹陷地形。其中,位於蘇南公路半山腰的一座小山丘,因臨海而擁有優美視野,成為當地居民與遊客的賞景地。到了1974年,蘇澳獅子會與日本北九州東國際獅子會共同出資,於此興建「獅子紀念公園」,除了設置涼亭與花圃,更在山丘上以鋼筋水泥塑造一座雄壯的雄獅雕像,象徵對安全與繁榮的期盼。這座獅子雕像的設計,也因應當時蘇南公路的交通狀況,成為一種祈求平安的象徵。
獅子公園的景觀特色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其地理位置,二是雄獅雕像的設計,三是周圍的自然環境。從公園所在的位置來看,它位於蘇南公路與蘇澳港灣之間,距離蘇澳市區約10公里,沿路可遠眺南方澳羣山的壯麗風景。當你站在獅子公園的觀景臺上,可同時看到蘇澳港灣的碧波與南方澳山脈的層層疊嶂,形成一幅壯觀的海陸交錯圖景。尤其在晴天時,遠處的海平面與山脈的剪影,會在陽光下投下長長的影子,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壯麗與詩意。
與其說是公園,不如說是「視覺藝術」的展覽空間。雄獅雕像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臺灣傳統獅子舞的造型,但與傳統獅子不同的是,這座獅子是「趴坐」的姿態,頭部 slightly 向前低垂,雙眼炯炯有神,體型雄偉,整體看起來既威嚴又帶有親和力。雕像的基座上刻有「1974年建」的字樣,並附有簡短的歷史說明,告訴遊客這座獅子的由來。據傳,最初這座獅子是面朝公路的,但因蘇南公路在1983年因「移山路」通車後,成為閒置道路,為了避免車禍,便將獅子轉向蘇澳港,象徵對安全的祈求。這段歷史故事,使得獅子雕像不僅是景觀,更成為蘇澳地區的文化象徵。
除了雕像本身,公園的周邊環境也值得遊客細細品味。公園內除了涼亭與花圃,還設有步道與觀景臺,遊客可沿著步道緩步前行,感受山間的微風與鳥鳴。在陽光照射下,公園的花草與雕像的光影交錯,形成一幅動態的畫面。尤其在日落時分,天空的顏色由橙紅轉為深藍,與遠處的海面交相輝映,令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與自然的靜謐。
此外,獅子公園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為觀光客必訪的景點。從蘇南公路的蜿蜒路徑來看,這座公園是蘇澳與南方澳之間的關鍵視角點。當遊客沿著蘇南公路前往南方澳,途中會經過這座公園,而從這裡眺望南方澳羣山,形狀宛如一個平躺的孕婦,這讓許多遊客感到驚訝與讚賞。這種自然與人文的結合,使得獅子公園不僅是觀景地,也成為蘇澳地區的象徵。
除了自然景觀,獅子公園的歷史背景也吸引了許多歷史愛好者。這座公園的建立,與蘇南公路的歷史發展 closely 相關。1920年代,隨著臺灣的開發,蘇花公路的建設成為重要的工程,而蘇南公路作為其中的一條支線,也因地形特殊而成為當時的交通要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蘇南公路的路況變得越來越崎嶇,最終在1983年,因「移山路」的通車,這條路徑被遺忘,成為閒置的道路。而獅子公園的建立,正是為了紀念這段歷史,並提醒人們對交通安全的重視。
對於喜歡攝影的遊客而言,獅子公園是絕佳的取景地。無論是日出、日落,還是陰天、雨天,這裡都能拍攝到不同的景觀。尤其在晴天時,遠處的海面與山脈的剪影,會在陽光下形成一道優美的弧線,這種視覺效果,使得許多攝影愛好者專程來這裡拍攝。此外,公園內的雄獅雕像,也成為攝影者心中的經典取景點,尤其在夜間,雕像的光影與周圍的環境,會形成一幅獨特的夜景。
除了觀光與攝影,獅子公園也成為當地居民的休閒地。由於公園位於蘇南公路旁,許多當地居民會利用這條路徑進行健行或騎車活動。此外,公園的涼亭與花圃,也成為人們休憩與休閒的場所。在炎熱的夏天,人們會在涼亭下休息,享受風涼,或是在花圃中漫步,感受自然的舒適。
總體而言,獅子公園不僅是蘇澳地區的觀光熱點,也是一處結合歷史、自然與人文的景點。它的存在,不僅讓遊客能夠賞景,也讓人們回想起過去的歷史與文化。無論是從歷史角度、景觀角度,還是文化意涵的角度來看,獅子公園都是一處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在這個公園裡,每一處景觀都蘊含著故事,每一座雕像都象徵著對平安的祈求,而每一個觀景點,都讓遊客感受到自然的壯麗與人文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