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葉生態農場位於台中東勢區山林間,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生態資源。農場內有梨文化館、環狀步道、生態導覽區、採果區、陶藝與DIY活動區等,讓遊客深入體驗自然與人文。步道穿過竹取物語、努力爬坡、摘星樓與穿霧步道,每一處都充滿自然之美。農場還提供生態導覽、採果、陶藝創作與DIY活動,結合教育與娛樂,讓遊客在探索中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與連結。
擁葉生態農場位於臺中市東勢區山林之間,處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的自然環境中,這片土地自古以來便是臺灣重要的農業與生態資源之地。農場座落於海拔約650公尺的山區,擁有360度的全景視野,從這裡可以俯瞰到壯闊的雪山山脈,遠處的山巒與溪流在陽光下交織出一幅壯麗的自然畫面。這片土地不僅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更因歷史與自然的結合,成為一個充滿故事與靈感的生態空間。農場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生命與活力,從飛舞的蜻蜓到閃爍的螢火蟲,從鳥語花香到潺潺溪聲,所有的自然元素都在這裡交織成一首動人的生態交響曲。
農場的中心點是「梨文化館」,這座被譽為「臺灣的世界級建築」的空間,不僅是東勢區農會規劃的重點文化地標,更是農場生態與人文歷史的象徵。梨文化館的設計融合了現代與傳統的元素,其建築風格與周圍自然環境相得益彰,讓遊客在參觀時能感受到歷史與當代的連結。館內展示的內容包括臺灣梨的種植歷史、梨文化與農業發展的相關資訊,以及與梨相關的藝術創作與生活實踐。這座空間不僅是教育與文化的重要場所,也成為農場生態教育的一部分,讓遊客在探索自然的同時,也能深入理解人與自然的互動。
農場內的步道系統是遊客探索自然的重要動線,這條環狀步道長度約三公里,沿途經過多個主題區域,每一處都擁有獨特的景觀與生態特色。步道的起點是「竹取物語」,這個地點的設計取自日本民間傳說,彷彿在述說著一段關於自然與生命的故事。沿著步道向前,可以到達「努力爬坡」的區域,這裡的地形設計寓意著攀登與努力,遊客在這段路途中能感受到自然地形的壯麗與挑戰。步道的最高點是「摘星樓」,從這裡可以俯瞰整片農場,遠處的雪山山脈與溪流在陽光下交織出一幅壯麗的自然畫面。這是一個讓人心靈震動的視覺體驗,也是農場生態與自然美景的最佳展示點。
步道的後半段是「穿霧步道」,這段路徑穿越霧氣繚繞的林間,讓遊客在探索自然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山林的神祕與靜謐。到了「觀霧臺」,這裡的景觀更加壯麗,遠處的山巒與溪流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彷彿進入了一個夢幻的自然世界。步道的最後一段是「梨園步道」,這裡是農場的水果產區,遊客可以見到種植在這裡的桃、梨、柿等果樹,並在這裡體驗採果的樂趣。步道的終點是「旅客服務中心」,這裡是農場的服務與資訊中心,遊客可以在此購買農場的特色商品,或詢問關於生態導覽、採果體驗等活動的資訊。
農場的生態導覽區是遊客探索自然的重要場所,這裡有專門的生態導覽活動,讓遊客在專業導覽員的引領下,深入瞭解農場的生態系統。導覽活動分為一般生態導覽與夜間生態導覽兩種,夜間生態導覽特別針對螢火蟲、夜間活動的動物等生態元素進行介紹,讓遊客在夜色中感受自然的神祕與驚奇。導覽活動的內容包括生態知識的講解、生態觀察的實踐,以及與自然互動的體驗,讓遊客在探索自然的同時,也能學到許多生態知識。
農場的採果區是遊客體驗自然與農業的重要場所,這裡種植的水果包括春桃、夏梨、秋柿與冬橘,每種水果都有其獨特的產季與採收方式。遊客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參與採果活動,親身感受水果的採收過程,並在採果後將水果帶回家,體驗農業的樂趣。採果活動的季節性強烈,遊客需要根據當 seasons 的水果產季來安排參訪時間,以確保能體驗到當季的水果採收樂趣。
農場的陶藝工作區是遊客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重要場所,這裡設有「窯坑陶工作室」,遊客可以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參與陶藝的創作過程。陶藝活動包括陶土的選擇、塑形、燒製等步驟,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創作屬於自己的陶藝作品。這是一個讓遊客在創作過程中感受自然與藝術結合的體驗,也是農場文化與生態教育的一部分。
農場的DIY活動區是遊客體驗創造力與自然結合的重要場所,這裡根據季節推出不同的活動,例如醃梅、做梅酵素、梅醋等,讓遊客在體驗自然與農業的同時,也能學到許多生活實用的知識。DIY活動的內容豐富多樣,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與的活動,並在活動中學習如何利用自然資源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用品。
農場的生態教育區是遊客瞭解生態知識的重要場所,這裡設有專門的生態教育空間,遊客可以在此學習生態知識,並參與生態觀察的活動。生態教育區的內容包括生態知識的講解、生態觀察的實踐,以及與自然互動的體驗,讓遊客在探索自然的同時,也能學到許多生態知識。
農場的生態與自然結合的特色,使其成為一個充滿故事與靈感的生態空間。從梨文化館的歷史與文化,到步道系統的自然景觀,從採果區的農業體驗,到陶藝與DIY活動的創造力,每一處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與自然的美感。這片土地不僅是自然的寶藏,更是人與自然互動的實踐場所,讓遊客在探索自然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與自然的連結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