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飲料博物館在桃園中壢,介紹臺灣飲料文化與企業歷史。館內設計融合古今,讓遊客透過展覽與互動,了解黑松自1925年創立至今的發展。入口有汽水瓶燈箱牆,是2004年花博限定設計,成為熱門拍照點。館內有時光廊道、老廣告與產品展示,還有廠區導覽與互動體驗區,最後會送沙士與撲克牌作為紀念。整個博物館充滿歷史與文化,展現黑松的精神與臺灣飲料產業的演變。
黑松飲料博物館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是一個以展現臺灣本土飲料文化歷史與企業發展為主的主題博物館。整個空間設計融合了歷史陳列與現代展覽元素,透過時間軸與空間軸的交錯,讓參觀者能深入瞭解黑松從1925年創業至今的發展歷程,以及臺灣汽水產業的演變軌跡。博物館的每個角落都經過精心規劃,從入口處的燈箱牆到廠區的生產流程展示,都展現出對歷史與當代的尊重,也讓訪客能透過視覺與觸覺的體驗,感受這家臺灣老品牌的精神。
博物館的入口處設有一面由多個汽水瓶與沙士罐組成的燈箱牆,這面牆是2004年彰化花博期間推出的限定版紀念版,當時因應花博主題,黑松推出限量版的沙士與汽水瓶,這款設計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也成為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標誌之一。這面燈箱牆不僅是對過去行銷策略的回顧,也成為參觀者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許多遊客在這裡留下記憶深刻的影像。
進入博物館後,首先會看到一座以「時光廊道」為主題的展覽空間,這裡透過時間軸的展陳方式,展現黑松從創立至今的歷史發展。展牆上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詳細介紹了黑松從1925年由張氏兄弟創立的「進馨商會」開始,到1931年正式命名為「黑松牌」,再到1950年代推出首個沙士產品,以及1970年代之後的產品多元化發展。展覽中特別標註了幾個關鍵歷史時刻,例如1956年購入全臺第一套自動化生產設備、1978年中壢廠落成成為臺灣最大的飲料工廠,以及1995年70週年慶時的集體回顧等。這些展項不僅讓參觀者瞭解黑松的發展軌跡,也讓他們感受到這家企業在臺灣飲料產業中的地位。
在展覽的中後段,有一個專門展示黑松歷史與產品的展覽室,這裡除了陳列黑松不同時期的產品外,還特別設置了「老廣告展示區」,展牆上貼有許多過去的廣告海報與宣傳資料,包括1940年代的廣告原稿、1950年代的鐵牌設計、1960年代的瓶身設計等。這些廣告不僅是當年的行銷策略,也展現了臺灣當時的廣告風格與設計理念。展覽室的另一個特色是設有「老產品展示區」,這裡陳列了從1925年以來的瓶裝產品,包括早期的玻璃瓶、鐵罐、塑料瓶等,並附有每個產品的歷史背景與生產過程的說明,讓參觀者能透過這些展品,感受到黑松產品的演變與技術進步。
博物館的廠區部分則是透過導覽的方式,讓參觀者能親自見證黑松的生產流程。在導覽過程中,參觀者會看到黑松的生產線,包括原料的進料、製程的控制、包裝的流程等。導覽員會詳細說明每一個生產環節,並解釋黑松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與品質控制。此外,導覽過程也會介紹黑松的產品研發與創新過程,例如1965年首次使用印刷專用瓶、1977年推出易開罐設計等,這些技術革新都是黑松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在博物館的後段,設有「產品與文化展示區」,這裡除了陳列黑松的產品外,還特別設置了「文化與生活展區」,展牆上展示了一些與黑松文化相關的歷史圖片與文物,例如1930年代的廣告設計、1950年代的瓶身設計、1970年代的瓶身設計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現了黑松的歷史文化,也讓參觀者能透過這些圖片與文物,感受到臺灣飲料文化與生活風格的演變。
博物館的最後一部分是「互動與體驗區」,這裡設有互動式展項,讓參觀者能透過觸控螢幕或互動螢幕,瞭解黑松的歷史與產品。此外,導覽員會在導覽結束後,為參觀者提供黑松沙士與撲克牌作為紀念品,這也是黑松博物館的特色之一,讓參觀者能帶著一份記憶深刻的禮物回家。
整體而言,黑松飲料博物館的每個角落都經過精心設計,從入口處的燈箱牆到廠區的生產流程,從展覽室的歷史陳列到互動體驗區,都展現出對歷史與當代的尊重。這座博物館不僅是對黑松企業歷史的回顧,也讓參觀者能透過視覺與觸覺的體驗,感受到這家臺灣老品牌的精神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