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木傢俱館位於原公會堂洋館,是博物館的重點展區之一。這裡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展現大溪木藝文化與匠人的精緻工法。館內分為傳統工藝、現代設計、歷史文化、木藝與生活等區域,不僅有各式木製家具展示,還設有互動體驗與教育資源,讓參觀者能親身體驗木藝創作,並深入認識木藝的歷史與當代價值。展區設計講求細節,強調與在地居民共學、推動永續與創新,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與文化傳承功能。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木傢俱館,位於原大溪公會堂的洋館,是整座博物館中最具代表性的展區之一。這座建築在日治時期曾作為集資籌建公會堂的活動空間,後經由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整修與再現,轉化為一個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展覽空間。木傢俱館的設計與展陳內容,不僅展現了大溪地區木藝文化的深厚根基,也反映了在地匠人對材質、工法與生活美學的精緻追求。館內的空間佈局、展品選項與互動體驗,都經過精心規劃,讓訪客在參觀過程中,能深入感受木藝與傢俱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
木傢俱館的入口處,以簡潔的展牆與木質裝飾勾勒出整體氛圍,展牆上以文字與圖片介紹木傢俱的歷史與文化意義,並點出大溪地區在木藝發展上的特殊地位。這部分的設計不僅作為導覽資訊,也隱含著對木藝文化的致敬。進入館內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主展區,這裡以分區的方式展出了多樣化的木傢俱作品,從傳統的桌椅、牀榻到現代設計的書架、書櫃,每一件展品都經過精心選粹,並配有簡要的說明牌,介紹其創作背景、工藝技法與使用情境。
在傳統工藝區,展出了多件以臺灣本地木材為原料的傢俱,例如以紅檜、鐵杉等材質製作的桌椅,其表面經過傳統的鏟漆工藝,呈現出深邃的色澤與質感。這些作品的設計多採用傳統的榫卯結構,展現了匠人對結構穩定性的精準掌握。展區中還設有互動展示區,讓觀眾可以親自操作一些簡單的木工工具,例如木槌、鋸刀等,體驗木藝創作的過程。這部分的設計,不僅讓觀眾對木藝工藝有更直覺的認識,也呼應了木藝生態博物館「與在地居民共同學習」的宗旨。
在現代設計區,展出了許多由在地木藝匠人與設計師合作創作的傢俱作品,這些作品在保留傳統工藝基礎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的設計理念與材料應用。例如,一些作品採用鋁合金與玻璃等現代材料,與傳統木材形成對比,展現出木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展區中還設有「木藝工坊」,在這裡,觀眾可以親自參與木藝創作的過程,例如學習如何雕刻木雕、製作木製飾品,或體驗傳統的木工工具使用。這部分的設計,不僅讓觀眾能更深入地瞭解木藝的創作過程,也提供了親身參與的機會,讓木藝文化更加活絡。
木傢俱館的展區中,還設有「木藝歷史與文化」專區,這裡以圖片、文字與實物的方式,介紹臺灣木藝的發展歷史與文化背景。例如,展區中展示了多件歷史時期的木傢俱,包括清代與日治時期的傢俱,這些作品的設計與工藝技法,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需求與文化特徵。此外,展區中還設有「木藝匠人故事」專區,介紹在地木藝匠人的人生經歷與創作理念,這些故事不僅讓觀眾對木藝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也呼應了木藝生態博物館「挖掘地方知識記憶」的宗旨。
在展區的後方,設有「木藝與生活」專區,這裡展出了許多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木製用品,例如木製餐具、木製飾品、木製文具等。這些作品的設計多採用簡潔的線條與質感,展現出木藝與生活美學的結合。展區中還設有「木藝與生態」專區,介紹木藝與生態環境的關係,例如木材的來源、木藝創作對環境的影響等。這部分的設計,不僅讓觀眾對木藝的生態觀念有更深的認識,也呼應了木藝生態博物館「推動永續發展」的宗旨。
木傢俱館的展區中,還設有「木藝與教育」專區,這裡提供了許多與木藝相關的教育資源,例如木藝課程的手冊、木藝工藝的教學影片,以及木藝創作的技巧說明。這些資源的設置,不僅讓觀眾能更深入地瞭解木藝的知識,也提供了學習與參考的機會。此外,展區中還設有「木藝與創新」專區,介紹木藝在現代設計與科技應用中的創新方向,例如木藝與3D打印技術的結合、木藝與智能傢俱的發展等。這部分的設計,不僅讓觀眾對木藝的未來發展有更深的認識,也呼應了木藝生態博物館「推動創新與發展」的宗旨。
整體而言,木傢俱館的展區設計,不僅展現了大溪地區木藝文化的深厚根基,也反映了在地匠人對材質、工法與生活美學的精緻追求。透過這座展區,觀眾不僅能瞭解木藝的歷史與文化,也能感受到木藝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繫。木傢俱館的展陳內容與互動體驗,讓訪客在參觀過程中,能深入感受木藝與傢俱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也讓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