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成路古道

御成路古道位於桃園大溪,是當地三大古道之一,歷史可追溯至1788年,曾是居民往來新竹的重要路徑。1923年東宮裕仁太子訪台時,當地仕紳捐款將古道改建成石板路,因而得名。古道沿路有土地公廟、桃園大圳導水隧道、供養塔與紀念碑等歷史遺跡,展現過去的工程智慧與人文精神。四五月桐花開時,沿路景色如夢似幻,是賞桐與探秘的好地方。古道還與大溪老街、中正嶺公園等景點相鄰,方便遊客安排行程,是一條兼具歷史與自然風光的優質步道。

御成路古道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是大溪河西地區三大古道之一,與齋明寺古道、蟠龍崎古道並列。這條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1788年,當時是當地居民通往新竹、龍潭互市的重要徑路。1923年東宮裕仁太子訪臺時,當地仕紳募款將原本曲折難行的古道修築為今日的石板道路,因而得名「御成路古道」。這條古道不僅具有深厚歷史背景,更結合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是桃園地區不可錯過的賞桐與探祕景點。

沿著御成路古道行走,首先會遇到土地公廟。這座廟宇位於古道入口處,是當地居民虔誠祈求的信仰中心。土地公廟旁邊的桃園大圳導水隧道涵洞,是古道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遺跡之一。這座隧道建於1916年至1928年,由張令紀、白石誠夫等技師設計,是北臺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當時因工程困難度高,共有55名職工殉職,其名單與開鑿歷程被記載於古道旁的「供養塔」中。供養塔不僅是對殉職人員的紀念,也成為後人瞭解桃園大圳建設過程的重要見證。塔前設有圖文看板,詳細介紹建圳的緣起、經過與工程概況,讓人對這項工程的規模與困難度有更深刻的認識。

從土地公廟沿古道上坡而行,約1公里後會到達中正嶺端點。這裡設有「御成路紀念碑」,碑上刻有1923年太子訪臺時,當地仕紳捐款修築古道的名單。這座紀念碑不僅是對歷史事件的紀念,也展現了當時社會對公共建設的重視。碑前的涼亭為遊客提供暫時休憩的空間,是沿古道行走的舒適點。

古道沿途的自然景觀也十分吸引人。四、五月桐花盛開時,油桐花如雪般覆蓋在石板路上,形成宛如五月雪的浪漫景象。雖然這條古道的桐花並非最盛開的景點,但其舒緩的坡度與沿途的林木掩映,讓遊客能靜靜欣賞自然風光。除了桐花,古道兩側的蓊鬱林木與蔚藍天空也為這條古道增添了詩意。沿路的涼亭與遮蔭處,讓遊客在健行途中能避暑休憩,享受悠閒的步道體驗。

在古道的中段,可以觀察到桃園大圳的導水隧道。這座隧道的設計與施工過程,展現了當時工程師的智慧與毅力。隧道的結構與運作方式,讓遊客對這項歷史工程有更深入的瞭解。此外,古道上還設有其他歷史遺跡,例如供養塔與紀念碑,這些遺跡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也成為後人學習歷史的場所。

御成路古道的歷史與自然景觀相結合,使其成為一個兼具教育性與旅遊性的景點。遊客在漫步這條古道時,不僅能欣賞桐花的美麗,也能瞭解桃園大圳的建設過程與歷史背景。這條古道的歷史價值與自然景觀,使其成為桃園地區重要的文化與自然景點,吸引許多愛好歷史與自然的遊客前來探訪。

此外,御成路古道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便利,與大溪老街、國防大學中正嶺公園等景點相鄰,讓遊客在賞桐與探祕的同時,也能順便到訪其他景點。古道的雙向進出設計,讓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行程靈活選擇入口。無論是單獨遊覽,還是與朋友結伴,這條古道都能提供舒適的健行體驗。

總體而言,御成路古道是一條結合歷史與自然的古道,其獨特的景觀與深厚的文化背景,使其成為桃園地區不可或缺的旅遊資源。無論是喜歡歷史文化的人,還是追求自然景觀的遊客,都能在這條古道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體驗。漫步在御成路古道上,不僅能感受過去的歷史回聲,也能欣賞當下的自然之美,是一趟值得投入時間的旅程。

附近的景點
大溪齋明寺
齋明寺古道
大溪月眉至龍潭三坑水岸觀光綠廊
大溪橋
大溪中正公園
大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