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記豆腐乳文化館

江記豆腐乳文化館在桃園,結合傳統與創新,展示豆腐乳的歷史與文化。館內分為多個區域,如歷史導覽、製程展示、互動體驗與DIY區,讓遊客深入了解這項醬料的起源與製作過程。從歷史牆面到互動螢幕,再到親手體驗製作,每一個環節都精心設計,讓參觀者沉浸其中,感受豆腐乳的風味與文化價值。

江記豆腐乳文化館坐落在臺灣桃園,是一個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新、展現豆腐乳文化歷史與發展的空間。館內以多個主題區域為主軸,透過靜態與動態的展示方式,帶領參觀者深入瞭解這道臺灣經典醬料的起源、製程、歷史與當代傳承。從入口處的歷史導覽區,到後方的製程展示區、文化互動區與DIY體驗區,每一處都精心設計,讓遊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豆腐乳的風味與文化。

首進文化館的導覽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以歷史為主題的牆面,牆上以圖片與文字形式呈現江記豆腐乳的發展軌跡。從1940年代江鳳聲阿公在泉州學藝,到1965年在板橋老宅創立「新蓬萊食品廠」,再到1975年大溪慈湖觀光潮帶來的產業轉型,這段歷史透過時間軸與圖片展示,讓參觀者對這家百年老廠的來龍去脈有初步認識。牆上還特別標註了江記豆腐乳的「MaRu Kang」商標,這項由阿公與阿嬤共同完成的創意,不僅是品牌象徵,更承載著家族對這項傳統工藝的堅守與傳承。

沿著走廊向前,參觀者會進入「歷史與文化展區」,這裡以展櫃與互動螢幕的形式,詳細介紹江記豆腐乳的發展史與文化意義。展櫃中陳列著從1965年至今的歷史文物,包括早期的醬油工廠設備、阿公與阿嬤的個人照片、家族成員的工資單與工廠記載,以及江記豆腐乳在不同時期的產品樣本。螢幕上則播放著阿公與阿嬤的口述歷史紀錄,他們以親身經歷講述如何在戰後時代將這項技術傳承下來,並在1975年大溪觀光潮中拓展市場,使豆腐乳成為臺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醬料。

接下來的「製程展示區」是文化館的重點亮點,這裡透過動態影像與實體展示,詳細解說豆腐乳的傳統製造流程。展區中央設有一座透明的製造流程展示櫃,內裡展示從黃豆選料、浸泡、磨製、點滷、發酵到成品封裝的全過程。每一道工序都配有簡潔明瞭的文字說明,並透過動態影像展示傳統工藝的細節,例如點滷時的技術要訣、發酵過程中的氣味變化等。展區旁邊還設有「傳統工藝體驗區」,參觀者可以親自操作傳統的磨豆機與點滷工具,體驗這項技術的精緻與挑戰。

在「文化互動區」,文化館以沉浸式設計展現豆腐乳與臺灣生活的連結。展區中設有復原的1960年代家庭餐桌,桌上擺著傳統的米粥與江記豆腐乳,並附有當時的菜單與說明書,介紹這道醬料在當時的食用方式與文化意義。展區還設有「發酵文化體驗區」,參觀者可以透過互動螢幕瞭解發酵食品的科學原理,並試驗不同發酵時間對豆腐乳風味的影響。此外,展區中還設有「醬料歷史展區」,展示臺灣其他醬料的歷史與發展,並與江記豆腐乳進行對比,強調其獨特的鹹甜調味與文化地位。

文化館的另一個亮點是「DIY體驗區」,這裡提供參觀者親自參與豆腐乳的製造過程。在導覽員的引導下,參觀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豆腐乳配方,並按照流程進行選豆、浸泡、磨製、點滷、發酵與封裝。每個步驟都有詳細的說明與操作指引,並配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在場指導。完成DIY後,參觀者可以將自己製作的豆腐乳帶回家,並在展區的「DIY成果展示區」中與其他參觀者分享自己的作品。這項體驗不僅讓參觀者深入瞭解豆腐乳的製造過程,也讓他們親身體驗這項傳統工藝的精緻與挑戰。

文化館的後方設有「產品展示區」,這裡陳列著江記豆腐乳的各種產品,包括傳統口味的鹹甜調味、創新口味的甜辣調味,以及針對不同消費羣體設計的健康系列。每種產品都配有詳細的說明牌,介紹其原料、製程、風味與健康效益。展區中還設有「國際市場展區」,展示江記豆腐乳在海外的銷售情況與文化傳播,並透過互動螢幕介紹這項產品在不同國家的接受度與市場表現。

文化館的最後一區是「未來展望區」,這裡透過互動螢幕與實體展覽,介紹江記豆腐乳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展區中展示江記如何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例如利用智能感測技術監測發酵過程、應用生物工程技術優化產品品質等。此外,展區還設有「創新產品展區」,展示江記在健康食品、功能性醬料等領域的創新成果,並透過互動螢幕介紹這些產品的科學原理與市場應用。

整個文化館的設計不僅展現江記豆腐乳的歷史與文化,也透過互動與體驗的方式,讓參觀者深入理解這項傳統工藝的價值與意義。從歷史導覽到製程展示,從文化互動到DIY體驗,每一處都精心設計,讓遊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豆腐乳的風味與文化。這不僅是一場關於豆腐乳的旅程,更是一場關於傳統與創新、歷史與未來的思考。

附近的景點
江記豆腐乳文化館
圓光禪寺
樂天桃園棒球場
Global Mall 桃園A19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青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