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老茶廠

大溪老茶廠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是融合台、日、英風格的綠色建築,歷史可追溯至1926年,曾是臺灣製茶的重要象徵。經歷產業蕭條與大火後,於2013年重建轉型為觀光工廠,成為文化遺產與休閒景點。廠內保留許多歷史文物與製茶機器,展現歷史與現代的結合。展售區有各式茶葉,製茶機器區有珍貴設備,萎凋室與閱讀區則讓人感受製茶工藝與閱讀氛圍。戶外有水池與綠地,適合家庭休閒。建築風格古樸,茶具展示區也別具特色,整體讓人深入體驗臺灣茶文化與歷史。

大溪老茶廠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融合了臺、日、英式風格的綠色建築,其歷史可追溯至1926年,當時作為製茶加工工廠,曾是臺灣茶業的重要象徵。經過一段產業蕭條與1956年的大火後,老茶廠一度被遺忘,直到2013年重建後轉型為觀光工廠,成為臺灣重要的文化遺產與休閒景點。整座廠區不僅保留了許多歷史文物與製茶機器,更透過精心規劃的空間設計,展現出過去與現在的交織與對話。

進入老茶廠的首個空間是茶葉展售區,這裡陳列著來自阿姆坪茶園的各式紅茶與綠茶,包括有機蜜香紅茶、自然農法栽種的青心甘綠茶,以及以斯里蘭卡紅茶為基底的仙女紅茶。這些茶葉的包裝設計精緻,既保留了傳統的茶文化,也符合現代的審美需求。展售區的陳列架原本是萎凋室的架子,現在改為展示茶葉的場地,以彩色罐子裝盛,簡單的茶葉卻包裝精美,成為節日送禮的佳選。這裡的茶葉不僅是商品,更是一段歷史的記憶,讓人感受到臺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廠區的核心區域是製茶機器展區,這裡保留了許多歷史性的製茶設備,包括第一代茶包機、望月揉捻機、蒸菁機、裝箱機等。其中,望月揉捻機是製茶過程中的重要設備,其機械滾動的設計讓茶葉的細胞壁受到壓縮,促進多酚物質的釋放,使茶湯更具香韻與喉韻。這臺機器的外觀雖然斑駁,但卻是當時技術的見證,展現出臺灣茶業的發展歷程。此外,日治時期的保險櫃(金庫)也成為展區的亮點,其上方斑駁的痕跡見證了茶廠過去的風華歲月,也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除了製茶機器,廠區的萎凋室與閱讀區也值得深入探訪。萎凋室原本是製茶的重要區域,茶葉在此蒸發水分,為後續的烘焙與製茶過程奠定基礎。現在,這部分空間被改為遊客休息與觀賞風景的地方,其長條形的架子上仍保留著過去的萎凋槽,讓人感受到過去的製茶工藝。而閱讀區則是廠區的另一個亮點,這裡設有超長的木桌,遊客可以在此休息閱讀,桌面上放置許多與茶相關的書籍,營造出與眾不同的閱讀氛圍。在茶香四溢的環境中閱讀,不僅能讓人放鬆身心,也能深入理解臺灣茶文化的精神。

廠區的戶外空間也具備獨特的景觀與功能。其中,一個大水池成為拍照的熱門地點,水池中盛開的小花朵與四周的綠植相映成趣,是拍照的最佳背景。此外,水池旁的鐵壺與普洱茶的搭配,也讓遊客能體驗到不同茶類的風味。對於帶孩子來訪的家庭而言,戶外的水池與綠地不僅是休閒的場所,也是讓孩子接觸自然、曬太陽的空間,為他們創造一個放鬆的環境。

老茶廠的建築本身也具有獨特的風格,其藍灰色的窗臺與樑柱,古樸的造型層架,以及水泥鋼骨少包裝過的外表,展現出穩定而深沈的力量。這座建築不僅是製茶工廠的遺產,更是一種歷史的藝術創作,讓人感受到過去與現在的交織。廠區的設計不僅保留了歷史的痕跡,也透過現代的規劃,讓遊客能在此感受到臺灣茶業的歷史與文化。

除了這些重點區域,老茶廠的茶具展示區也值得留意。這裡陳列著繪畫精美的茶具組,與其他展區相比,更像是一處藝術展示區。這些茶具的設計不僅具有實用性,也展現出臺灣茶文化的美學。遊客可以在此細細品味,感受茶具的精緻與歷史的痕跡。

總體而言,大溪老茶廠不僅是臺灣茶業歷史的見證,更是一處結合歷史、文化與休閒的景點。透過對各個重點區域的探訪,遊客不僅能瞭解臺灣茶業的發展歷程,也能感受到這座建築的獨特魅力。老茶廠的空間設計與歷史文物,讓這座廠區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讓每個到訪的遊客都能在此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與體驗。

附近的景點
大溪老茶廠
三民蝙蝠洞
角板山行館
百吉林蔭步道
舊百吉隧道
角板山形象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