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故事館

桃園龜山區的眷村故事館,原本是陸光三村的活動中心,經過保存後成為展現眷村文化的場地。館內有復原的家用品、老照片與互動設備,讓人彷彿回到1950到1970年代。每個展區都呈現不同主題,從生活場景到未來展望,結合聲音與視覺,讓歷史更生動。設計上也考慮不同年齡層的遊客,讓大家能透過多種方式感受眷村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位於桃園市龜山區光峯路43號的眷村故事館,是臺灣眷村文化的重要象徵,也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歷史場域。這座建築原為陸光三村文康活動中心,經過多年保存與再現,如今成為一個充滿懷舊氣息與文化深度的空間。步入其中,彷彿穿越回1950至1970年代的臺灣,那裡有熱鬧的市集、溫暖的家庭聚會,以及濃厚的社區精神。故事館不僅是物質遺產的保存場所,更是一段歷史記憶的載體,讓遊客得以透過視覺、聽覺與觸覺,重新認識眷村文化的真實面貌。

故事館的建築本身便具有歷史價值。它原本是陸光三村的自治會辦公室,作為社區活動的集會地,其結構保留了戰後初期的建築風格。這座兩層樓的建築在1970年代因陸光三村的改建而一度荒廢,但因在地居民的積極保存與桃園市文化局的介入,得以保留原貌,並轉型為文化展示空間。這種保留原建築、不拆除的作法,展現了對歷史遺產的尊重,也讓這座建築成為臺灣少數保存完整的眷村歷史場域。

步入故事館的那一刻,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濃厚的懷舊氣息。入口處的空間設計刻意保留了當年的簡樸風格,牆面陳列著老照片與歷史資料,讓人立刻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館內分為幾個主題展區,每個展區都以不同的角度展現眷村文化。例如,「眷村生活場景」展區透過復原的客廳、老式的電視機、縫紉機與算盤,讓遊客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的家中。這些物件不僅是物質遺產,更是當時居民生活實踐的證據,展現了眷村居民在異鄉建立家庭、經營生活的努力。

在「眷村記憶」展區,可以看到大量歷史照片與個人記憶的紀錄。這些照片記錄了眷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孩子在街上玩耍、婦女在市場貿易、老人在陽臺上種菜等細節。這些影像不僅是歷史的記載,更是當代人對過去的回憶與情感連結。此外,展區中還設有互動式展板,讓遊客可以透過觸控螢幕瞭解不同時期的眷村生活,這種現代科技與傳統歷史的結合,讓歷史變得更生動。

「眷村文化與活動」展區則聚焦於眷村的集會與活動。這裡展示的物品包括老式的軍用品、舊時的遊戲器具,以及眷村居民自製的農具與手工藝品。這些物品反映了眷村居民在異鄉的生存智慧,也展現了他們對社區的投入。例如,展區中有一臺老式的收音機,是當時居民透過收音機聽新聞、看電視的重要工具,這也成為連結臺灣與海外的媒介。

在「眷村未來」展區,則透過現代的視覺設計與互動媒體,展現眷村文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這裡有關於眷村歷史的簡報、眷村居民的口述歷史錄音,以及現代人對眷村文化的重新認識。這種呈現方式不僅讓歷史變得更接近當代,也讓遊客感受到眷村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

除了展區的設計,故事館的空間佈局也經過精心規劃。館內的照明設計採用暖色調的燈光,營造出溫暖的氛圍,讓人感受到當年的社區溫暖。展區之間的轉換也考慮到流線設計,讓遊客可以順利地從一個展區走到另一個展區,而每個展區的空間大小與展覽方式都經過考量,以確保遊客能有足夠的時間觀賞展品。

在故事館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歷史的痕跡。例如,在「眷村記憶」展區的角落,有一個老式的電風扇,是當時居民在炎熱的夏天使用的工具。這臺電風扇雖然已經不再使用,但它的存在讓人聯想到那個時代的氣候與生活習慣。此外,展區中還設有老式的電冰箱,這讓遊客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家用電器與生活習慣。

除了物質展品,故事館也透過聲音與視覺的結合,讓歷史更加生動。例如,在「眷村記憶」展區,有著老式的收音機與黑膠唱片,遊客可以聽到當時的歌曲與廣播節目。這些聲音不僅是歷史的回聲,也讓遊客能透過聽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此外,展區中還設有互動式的聲音牆,遊客可以透過觸控螢幕聽到不同時期的眷村生活聲音,這種設計讓歷史變得更加沉浸。

在故事館的每個展區,都能看到在地居民的參與。例如,在「眷村記憶」展區,有一個展板上寫著「這是我家」,這是由在地居民親自寫下的文字,展現了他們對眷村的情感連結。此外,展區中還設有在地居民的個人記憶照片,這些照片由居民親自提供,展現了他們對眷村的回憶與情感。

故事館的空間設計也考慮到了不同年齡層的遊客。例如,在「眷村記憶」展區,有為兒童設計的互動遊戲,讓孩子可以透過遊戲瞭解眷村文化。此外,展區中還設有為長者設計的舒適座椅,讓年長的遊客可以在此休息,感受歷史的氣息。

總體而言,故事館的空間設計不僅是歷史的載體,更是文化與情感的結合。它透過建築、展品、聲音與互動設計,讓遊客能多角度地認識眷村文化。這種設計方式不僅讓歷史變得更生動,也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理解眷村文化的重要性。

在故事館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歷史的痕跡。無論是老式的電風扇、黑膠唱片,還是互動式的聲音牆,都展現了眷村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這座建築不僅是物質遺產的保存場所,更是一段歷史記憶的載體,讓遊客得以透過視覺、聽覺與觸覺,重新認識眷村文化的真實面貌。

附近的景點
虎頭山公園
憲光二村
龜山楓樹坑步道
龜山第一河濱公園
孔廟
虎頭山公園全齡友善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