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刑務所演武場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位於臺中市西區,是臺灣唯一完整保留的日治時期演武場,歷史價值與建築風格都很獨特。這裡有主體建築、傳習館、惟和館等多個區域,每個地方都保留了日治時期的設計與功能,現在也活化為文化活動、教育與休閒的場地。例如傳習館現在是國家漫畫博物館的展覽空間,惟和館則是劍道場地,心行館提供茶點服務,還有咖啡廳、閱讀空間與文創市集等,讓演武場不只是歷史見證,也成為現代人體驗文化與休閒的好地方。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位於臺中市西區林森路33號,是臺灣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演武場,其歷史原貌與建築風格具備極高的保存與研究價值。這座歷史建築羣由主體建築與東側附屬建築組成,整體設計融合了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與文化意涵,不僅是臺灣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成為當代文化活動與教育場域的活化典範。以下將針對演武場內各個重點區域進行詳細介紹,以呈現其歷史背景、建築特色與當下功能。

首先,演武場的主體建築是整個歷史建築羣的核心,其結構與設計展現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建築形式屬於典型演武場,座基抬高,立面採用仿木結構與壁柱飾樣,屋頂為入母式屋頂,並配有大型鬼瓦與博風板裝飾,這些細節不僅體現了當時的建築技術,也增添了整體建築的歷史厚重感。中央後側設有神龕,面對神龕的左側為柔道場,右側為劍道場,這種對稱設計與功能配置,反映了日治時期對武道訓練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演武場內僅單側設有座席,與同時期的武德殿相比,規模較小,但其設計仍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與功能需求。

傳習館是演武場內另一個重要區域,其功能與歷史背景與主體建築緊密相連。傳習館原為警員訓練場所,於民國93年2月被公告登錄為臺中市歷史建築,後經修復與活化,成為文化部「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的展覽與活動空間。傳習館的建築風格與主體建築相呼應,其空間佈局與歷史功能的再利用,使其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的重要場域。目前,傳習館主要作為展覽與活動的場地,定期舉辦歷史主題展覽、文化活動與教育課程,讓觀眾能透過現場的歷史空間,感受日治時期的建築與文化。

惟和館則是演武場內專門用於劍道訓練的場地,其歷史背景可追溯至日治時期,作為司獄官與警員的訓練場所。惟和館的建築設計與主體建築相呼應,其空間佈局與功能配置,反映了當時對劍道訓練的重視。目前,惟和館主要作為劍道課程與場地租借的用途,吸引許多劍道愛好者與運動訓練者來此進行練習。惟和館的歷史與功能,使其成為演武場內一個具有教育與訓練價值的重要場域。

心行館則是演武場內專門用於茶文化與飲品服務的場地,其歷史背景與功能配置與主體建築相呼應。心行館的建築風格與主體建築相呼應,其空間佈局與功能配置,反映了當時對茶文化與飲品服務的重視。目前,心行館主要作為茶座與飲品服務的場地,提供茶點、節氣茶點與禮盒訂購等服務,讓觀眾能透過現場的茶文化空間,感受日治時期的茶文化與飲品服務。

禾樂屋與蒔饍房則是演武場內的餐飲空間,其歷史背景與功能配置與主體建築相呼應。禾樂屋原為「Feeling18」的所在地,曾是埔里著名的18度C巧克力店,後因經營問題停業,現在轉型為餐飲空間,提供咖啡飲品、麵包、披薩、漢堡等西式餐點。蒔饍房則是提供蔬食健康餐點的場地,提供中式飯麵、手作小點、湯品及甘糀飲品,兩者共同構成演武場內的餐飲空間,為訪客提供多樣的飲食選擇。

大樹廣場是演武場內的重要公共空間,其歷史背景與功能配置與主體建築相呼應。大樹廣場位於演武場的中心位置,其空間佈局與功能配置,反映了當時對公共空間的重視。目前,大樹廣場主要作為休憩與活動的場地,提供觀眾一個舒適的環境,讓他們能在老榕樹下乘涼、放空,或參與駐唱表演等活動。大樹廣場的歷史與功能,使其成為演武場內一個具有公共性與休憩價值的重要場域。

讀冊吧是演武場內的閱讀空間,其歷史背景與功能配置與主體建築相呼應。讀冊吧的空間佈局與功能配置,反映了當時對閱讀與文化活動的重視。目前,讀冊吧主要作為閱讀與文化活動的場地,提供觀眾一個舒適的環境,讓他們能在書香中閱讀,或參與閱讀活動。讀冊吧的歷史與功能,使其成為演武場內一個具有文化價值與教育意義的重要場域。

文創市集是演武場內的重要活動空間,其歷史背景與功能配置與主體建築相呼應。文創市集的空間佈局與功能配置,反映了當時對文創活動的重視。目前,文創市集主要作為文創商品販售與活動舉辦的場地,吸引許多文創愛好者與觀眾來此參與活動。文創市集的歷史與功能,使其成為演武場內一個具有文化價值與活動價值的重要場域。

總體而言,臺中刑務所演武場的各個重點區域,不僅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特色與歷史原貌,也成為當代文化活動與教育場域的活化典範。從主體建築的歷史背景,到傳習館、惟和館、心行館、禾樂屋、蒔饍房、大樹廣場、讀冊吧與文創市集等不同功能的空間,每一處都展現了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使其成為臺灣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見證。

附近的景點
臺灣府儒考棚
第五市場
臺中文學館
臺中州廳
臺中市役所
郵政博物館臺中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