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在台南,是臺灣歷史文化的重要展示中心。展示教育大樓內有常設展、特展、教育活動空間和研究設施,內容涵蓋臺灣歷史、社會與藝術等主題,用文物、影像和數位科技來呈現歷史。湖畔教室和階梯教室常用來舉辦講座與活動,特展室也會舉辦國際合作展。博物館也設有無障礙設施,讓所有人都能參與。未來會持續推動創新教育,讓歷史學習更有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位於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是臺灣歷史文化的重要典藏與展示中心,其展示教育大樓及各展區依不同功能規劃,形成完整且多元的歷史教育空間。博物館以「歷史教育」為核心,透過常設展、特展、教育活動及研究空間,結合展覽與教育功能,使觀眾得以深入理解臺灣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發展。以下將針對博物館的主要展區與重點空間進行介紹,以呈現其歷史與文化價值。
首先,展示教育大樓是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其設計融合現代與傳統元素,展區佈局涵蓋常設展、教育活動空間、特展室及研究 facilities,形成一個活潑而有系統的歷史教育場域。大樓內的常設展以「臺灣歷史」為主軸,分為「臺灣的歷史」、「臺灣的社會」、「臺灣的藝術」等主題,透過文物、影像、數位科技等多樣展具,呈現臺灣從原住民社會到現代化過程的歷史軌跡。例如,在「臺灣的歷史」展區,展覽以時間軸為主,從臺灣原住民的社會組織、清代移民與拓殖、日治時期的政策影響,到戰後的社會變遷,展現臺灣歷史的多元與複雜。而「臺灣的社會」展區則聚焦於社會制度、經濟結構與人民生活,透過歷史照片、口述歷史紀錄與互動展具,讓觀眾更親近地感受歷史現場。
除了常設展,展示教育大樓的湖畔教室與階梯教室是博物館重要的教育活動空間。湖畔教室位於大樓的湖畔地區,設計上結合自然景觀與歷史教育,常舉辦歷史講座、文化工作坊與學生導覽活動。例如,每年春季會舉辦「臺灣歷史文化講座」,邀請歷史學者與文化工作者分享臺灣的歷史研究與文化發展。而階梯教室則位於展示教育大樓的二樓,空間設計採用階梯形排列,方便觀眾以不同角度觀賞展覽,並提供互動式展具與數位螢幕,讓觀眾能更深入地參與歷史教育。例如,2025年6月14日至28日,階梯教室將舉辦「臺灣歷史與文化」主題活動,包含歷史主題的互動展覽、學生創作展覽與歷史知識競賽,吸引各年齡層的觀眾參與。
展示教育大樓的4樓特展室是博物館的重點展區之一,專門用於舉辦臨時特展與國際展覽。特展室的空間設計採用開放式佈局,並配合展覽主題進行展具陳設與空間裝飾,使展覽更具沉浸感與說服力。例如,2025年7月26日至9月27日,特展室將舉辦「臺灣的過去與現在」主題展,展覽內容包括臺灣的歷史文物、原住民文化、戰後社會變遷等,並結合數位科技與互動展具,讓觀眾能以多角度瞭解臺灣的歷史。此外,特展室也常舉辦國際合作展覽,例如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歷史博物館合作,舉辦跨國歷史主題展,促進歷史知識的交流與分享。
除了展區空間,博物館的展示教育大樓也設有研究 facilities,為學者與研究人員提供歷史研究的空間。研究 facilities 包含圖書資料室、歷史檔案室、數位資源中心等,並提供歷史研究所需的資料與設備。例如,圖書資料室收藏有大量歷史文獻、期刊與專書,並提供線上資源與數位資料庫,方便學者進行歷史研究。而歷史檔案室則保存有臺灣歷史的重要檔案與文獻,包括政府公文、口述歷史紀錄、歷史照片等,為研究者提供原始資料的參考。
博物館的無障礙服務也受到重視,展示教育大樓內設有無障礙通道、坡道與休閒座椅,並提供手語服務與導覽服務,確保所有觀眾都能平等地接觸歷史文化。例如,在2025年7月27日,階梯教室將舉辦「無障礙歷史教育活動」,邀請障礙人士與其家人參與,並提供手語導覽與互動展具,讓觀眾能以多種方式參與歷史教育。
總體而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展示教育大樓與各展區,透過常設展、特展、教育活動與研究 facilities,形成一個活潑而有系統的歷史教育空間。博物館不僅是臺灣歷史的典藏與展示中心,更是一個活躍的歷史教育場域,透過多樣的展覽與活動,讓觀眾能更深入地理解臺灣的歷史與文化。未來,博物館也持續推動歷史教育的創新與發展,以更活潑的方式吸引觀眾,並深化歷史知識的傳播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