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寮莊家古厝

在高雄大樹區姑婆寮山頂的荔枝林中,隱藏著莊家古厝,這座百年老宅保存完好,展現傳統建築的精緻與智慧。從入口的紅磚設計到內部彩繪,每一處細節都傳達出對生活的敬意與文化價值。古宅內有豐富的裝飾與歷史故事,如入口的「入」字紅磚、竹節與書卷雕刻,象徵節儉與教育。正廳與前廳的剪黏壁飾、神明廳的異木鑲嵌,以及後廳的花卉彩繪,都展現出對自然與文化的尊重。彩繪牆由名家創作,更見主人對知識的重視。莊家古厝不僅是歷史遺產,也提醒人們珍惜傳統與文化。

隱身於高雄市大樹區姑婆寮山頂的荔枝林間,莊家古厝以其質樸溫暖的風貌,成為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古宅。這座建築不僅是地方重要的歷史遺產,更以細膩的裝飾與文化意涵,展現傳統建築的精緻與智慧。從入口處的紅磚設計到內部的彩繪牆,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主人對生活的理解與對文化的敬意。

莊家古厝的入口處,紅磚地面以「入」字形排列,象徵歡迎賓客光臨,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了主人對客人的尊重,也暗含著對未來的期盼。外牆嵌入雕刻的竹節與書卷,竹節代表節制與勤勉,書卷則象徵耕讀傳家,這兩項元素共同傳達出莊家家族重視教育與節儉生活的價值觀。壁角處的貓孔與鳥踏設計,則是古人對自然生態的尊重,貓孔用以引導貓咪進出,避免它們爬牆,而鳥踏則是為了讓鳥類安全地停留,展現主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

進入大宅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前廳,三開間的結構與正廳七開間的佈局,形成「七包三」的傳統四合院格局。前廳作為家族活動的中心,牆面飾有細緻的剪黏壁飾,以動植物為題材,如蝴蝶、鳳凰、花草等,這些圖案不僅美化空間,也象徵著莊家家族對自然的敬重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前廳的門額落款「萬寶朝宗已未年」(1919年),標示著這座古宅的建造年份,也展現了當時的建築風格與文化背景。

正廳是莊家古宅的核心,七開間的結構與前廳相連,形成完整的空間。正廳的屋頂與牆面同樣飾有剪黏壁飾,圖案以動植物為主,如蝴蝶、竹子、鳳凰等,展現出主人對自然的喜愛。正廳的中央設有神明廳,供奉保生大帝與齊天大聖,這兩位神明在地方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保生大帝代表醫學與保護,齊天大聖則是戰神與勇氣的象徵。神明廳的牆面飾有「茄苳入石榴」的異木鑲嵌工法,這是一種特殊的雕刻技術,將不同材質的木頭組合成圖案,展現出匠師的巧思與技術。

正廳的後方是後廳,作為家族聚會與日常活動的場所,牆面同樣飾有剪黏壁飾,圖案以花卉與鳥類為主,展現出主人對美的追求。後廳的門房與前廳相連,門額上書有「耕讀傳家」的題字,這句話不僅體現了莊家家族重視教育的價值觀,也展現了對家族傳承的重視。

在莊家古宅的迴廊處,擺放著一座老舊的輦轎,這座輦轎是莊家與鎮和宮池府千歲之間的歷史聯繫的證據。據莊家後人介紹,鎮和宮的池府千歲早年曾乘坐這座輦轎到莊家古宅問事,神明廳的香爐發爐時,家族長輩會趕緊到山下請王爺公到祖厝問神,尋求原因與解決之道。這座輦轎雖然已經風化,但仍保存完好,成為莊家與鎮和宮之間文化聯繫的見證。

莊家古宅的彩繪牆是其最為重要的特色之一,這八幅書卷軸彩繪由府城彩繪名家陳玉峯創作,每一幅彩繪都以書卷為主題,展現出主人對書籍與知識的敬重。彩繪牆的結構特殊,書卷以泥塑形式呈現,開展的書卷中間有摺曲,兩側捲成捲筒狀,中央及左右摺成三個小單位,可彩繪或題字,這種設計不僅美化空間,也展現出主人對知識的追求與對文化的尊重。

莊家古宅的保存狀況極為完好,雖然已經歷百年風雨,但仍能見到原來的結構與裝飾。這座古宅不僅是地方重要的歷史遺產,更是一處文化與藝術的寶庫,它的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主人對生活的理解與對文化的敬意。在現代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莊家古宅的存在提醒著我們,傳統建築與文化的重要性,也展現出對歷史的尊重與對未來的期許。

附近的景點
義大世界
東照山關帝廟
觀音山高爾夫球場
市定古蹟-竹寮取水站
佛光山
張媽媽桑椹休閒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