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位於內惟埤文化園區,自1994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南臺灣重要的文化藝術中心,結合生態、教育、休閒與創作。館內有四層樓的展覽空間,涵蓋國際特展、主題策展、實驗創作等,地下樓還有演講廳與研究室。園區內有40多件藝術雕塑,與自然景觀融合,還設有兒童美術館,專為孩子設計互動與教育活動。高美館也積極推動藝術教育與國際交流,打造結合藝術與生態的文化聚點,讓藝術在自然中生根成長。

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位於高雄市內惟埤文化園區內,自1994年成立以來,一直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藝術中心。這座博物館不僅是展覽藝術作品的場所,更是一個結合生態、教育、休閒與創作的綜合文化空間。其建築設計與園區環境相得益彰,展現出藝術與自然的融合,是南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美術館之一。

高美館的主體建築為地上四層、地下兩層的結構,整體設計融合現代與傳統的元素,既體現藝術的美感,也考量到功能性的需求。一樓為國際特展及當代藝術挑高展廳,展廳的空間設計靈活,能容納大型裝置藝術與互動展覽,吸引許多國際藝術家來此展出作品。二樓以主題策展或藝術家研究展為主,這裡的展覽多聚焦於臺灣本土藝術家的創作,展現本土藝術的發展脈絡與當代藝術的創新方向。三樓為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這裡收藏許多重要的藝術藏品,並透過展覽與活動,探討臺灣與南島文化之間的關係。四樓則是當代實驗創作展覽空間,這裡的展覽多以創新與突破傳統為主,鼓勵藝術家探索新的表現形式與技術。地下樓則設有352席位的演講廳、美術資源教室與藝術研究室,提供民眾一個學習與研究的空間。

高美館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94年,當時它被建立在內惟埤濕地的區域範圍內,這片區域北端的龜山、半屏山與西側的壽山,與流經區內的愛河共同形成周邊山水環抱的景觀。2iates年,高美館改制為行政法人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轄下館舍,持續深耕地方文化,蒐藏臺灣藝術家的作品,並透過舉辦「高雄獎」、「KS高雄實驗場」徵件活動,扶植藝術新秀。除了策畫主題展覽與藝術家研究展,高美館也積極與世界級博物館合作交流,導入各類型大型國際展覽,提供民眾更廣泛多元的現當代藝術參觀選擇。

高美館的典藏自開館以來即依循「美術史美術館」的建館宗旨,逐步建構臺灣美術史的梗概。2017年改制為行政法人後,高美館更擴大典藏格局與想像,以質精為典藏的指標性原則,集中目標於美術發展歷程中重要藝術家的關鍵作品,並多元運用典藏資源,提升作品能見度,期能進而形構屬於臺灣文化的記憶圖像。本數位典藏系統除保存維護高美館典藏資料,更進一步提供一般民眾運用網路查詢瀏覽典藏品之相關資訊。

除了主體建築,高美館的園區環境也值得關注。園區內有40多件藝術雕塑及公共藝術,分佈於公園湖畔樹林草原之間,展現多元的視覺效果,也使自然環境延伸為美術館展場和教育的一部分。園區內的內惟埤文化園區,結合生態、藝術與休閒於一體,是結合生態、藝術與休閒於一體的文化聚點。園區內的生態導覽課程、文創市集及多項戶外活動,以創造觀眾「美術館一日藝術生態生活圈」的體驗為核心精神,實踐以美術館作為藝術生活、美學體驗平臺的目標。

高美館的兒童美術館則是國內公立博物館中首座專為兒童所設置的美術館,位於園區西側。這座兒童美術館包括三層樓主體建築及戶外景觀花園,是一座兼具文化、藝術、教育、休閒、遊戲的生態景觀園地。不同於學校的藝術與人文教育,兒童美術館整合美術館教育與兒童藝術教育領域,結合互動展示與藝術教育推廣活動,藉由主題策劃的方式,提供豐富、有趣與活潑化的教育展示設計,藉由遊戲、創作、探索、觀察、體驗、想像等方式,讓孩子透過遊戲在藝術中學習。

近年來,兒童美術館結合內惟埤文化園區景觀生態,及高美館資源,以深耕兒童美術教育為主要目標,根植兒童美術教育推廣,整合社區與學校資源,朝向「生態、環保、文化、藝術」目標邁進。周圍綠樹林蔭,前方的沙坑是親子共享的遊戲樂園。廣達43公頃的美術館園區擁有40多件藝術雕塑及公共藝術,分佈於公園湖畔樹林草原之間,展現多元的視覺效果,也使自然環境延伸為美術館展場和教育的一部分。

高美館的園區環境與建築設計,不僅是藝術與自然的結合,也展現出文化與休閒的融合。園區內的生態導覽課程、文創市集及多項戶外活動,以創造觀眾「美術館一日藝術生態生活圈」的體驗為核心精神,實踐以美術館作為藝術生活、美學體驗平臺的目標。美術館園區涵蓋高雄市立美術館、兒童美術館及內惟藝術中心等三棟文化建築,是結合生態、藝術與休閒於一身的文化聚點,在蟲吟鳥唱、波光瀲灩的自然環境中,藝術正像翠綠新芽,於南臺灣豔陽下生根、滋長、茁壯。

附近的景點
內惟埤文化園區
美術館車站
內惟車站
中都愛河濕地公園
新客家文化園區(高雄市客家文物館)
果貿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