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在高雄鳳山,結合藝術、文化和自然,是個多功能的藝術空間。這裡有演藝廳、展覽館、圖書館和濕地公園。演藝廳設計簡約時尚,玻璃和混凝土搭配,光影效果夢幻;展覽館天棚有洞口,可以排水、調節溫度;圖書館以藝術主題設計,收藏20萬本書;濕地公園有生態池和黑板樹,還有未來的戲水設施。其他還有藝術教育中心、咖啡廳等,每個地方都融合了藝術與自然,是高雄的標誌性景點。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位於高雄市鳳山區,是一處融合藝術、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多功能空間,其獨特的設計與豐富的設施使其成為當地標誌性景點。整體建築羣以白色與灰色調為主軸,結合現代建築技術與自然生態理念,形成一個既現代又舒適的藝術空間。 centre的重點地點包括演藝廳、展覽館、圖書館與對面的濕地公園,每一處都具有獨特的設計與功能,值得深入探討。

首先,演藝廳是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核心設施之一,其建築設計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技術巧思。演藝廳的外觀以X型清水混凝土立面為主體,周圍被包覆成一個木盒般的結構,這種設計不僅強調建築的簡潔與時尚,也讓整體空間更具視覺張力。演藝廳的內部則以玻璃帷幕與混凝土構成,搭配挑高的空間設計,讓人在其中行走時不會感到壓迫。特別的是,演藝廳的帷幕上會映出倒影,這種光影效果讓整個空間更加迷人夢幻,成為攝影愛好者與藝術家的熱門取景地。演藝廳的設計不僅考慮到功能性,也融入了藝術的審美,使其成為一個兼具實用與美感的空間。

與演藝廳相鄰的展覽館,則以其獨特的天棚設計聞名。展覽館的屋頂中央開設許多大洞口,這種設計考量到了臺灣多變的氣候條件。在雨天時,這些洞口可以讓雨水順著流入下方的景觀水池,形成水瀑,達到排水與儲水的功用;而在炎熱的天氣下,熱氣可以順著洞口上升,並引導新鮮空氣循環,使場區的溫度得以調節。這種設計不僅讓展覽館的空間更具功能性,也展現出建築師對自然環境的深刻理解。展覽館的內部空間則以白色調為主,搭配簡潔的線條設計,使得整個空間看起來既明亮又舒適,適合舉辦各種展覽活動。

圖書館是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另一個重點地點,它被譽為臺灣首座「藝術圖書館」,預計可容納200,000冊典藏。圖書館的設計靈感來自於12個藝術主題,包括文化藝術、音樂、雕塑、繪畫、建築、舞蹈、戲劇、電影、工藝(金石)、攝影、書法與動漫。這些主題不僅涵蓋了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形式,也反映了當代潮流的發展方向。圖書館的內部空間以灰白色調為主,搭配挑高的設計,讓人在其中行走時不會感到壓迫。圖書館的兒童閱讀空間與多媒體影音空間則為不同年齡層的讀者提供了舒適的閱讀環境。圖書館的設計不僅考慮到功能性的需求,也融入了藝術的審美,使其成為一個既實用又富有文化氣息的空間。

與圖書館相鄰的濕地公園,則是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另一個重點地點。這片位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對面的生態公園,被網友稱為「高雄版忘憂森林」,完美隱身在喧囂的城市裡面。濕地公園的原址是1981年創立的中正公園,2年開始綠化環境,不但以特殊工法原地保留近百年的黑板樹和菩提樹,搭配寬廣的生態池,擁有大量錦鯉、蝴蝶、木橋、瀑布造景等自然生態,也將在2024年推出戲水遊樂場,有戲水道、水廣場、水幕等戲水設施,打造最豐富的高雄綠化休閒娛樂地。濕地公園的設計不僅考慮到生態保護的需求,也融合了自然與人文的元素,使其成為一個既生態友好又富有文化氣息的空間。

除了這些主要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其他設施也具有獨特的設計與功能。例如,藝術教育中心提供各種藝術課程與工作坊,讓民眾可以親身參與藝術創作;咖啡廳則為整個中心增添了濃厚的文青氣息,讓訪客在休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藝術的氛圍。此外,中心的地下停車場也為訪客提供了便利的停車設施。

總體而言,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每個地點都具有獨特的設計與功能,使其成為一個集藝術、文化與自然於一體的多功能空間。無論是演藝廳的光影效果、展覽館的天棚設計、圖書館的藝術主題,還是濕地公園的生態景觀,每一處都值得深入探討與體驗。這座建築羣不僅是高雄市的標誌性景點,也展現了現代建築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為訪客提供一個既舒適又富有文化氣息的空間。

附近的景點
大東濕地公園
鳳山天公廟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鳳山基督長老教會
鳳山龍山寺
鳳山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