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廣場

鹽埕市民廣場位於高雄市鹽埕區,是歷史與現代文化交融的代表地標。原本是鹽埕圓環,經過改造後,成為多功能的開放空間。這裡結合歷史紋理與現代設計,設有草坪、藝術燈箱、水景與林蔭步道,白天可休閒散步,晚上則有光影效果。廣場緊鄰歷史景點與捷運站,交通便利,是市民休憩與文化活動的好地方,也是連結過去與未來的重要節點。

鹽埕市民廣場位於高雄市鹽埕區,是該市歷史與現代文化交融的代表性地標之一。這個廣場原為昔日高雄繁華的鹽埕圓環,經過重新規劃與改造,現已成為兼具歷史紋理與當代生活機能的多功能開放場域。廣場的地理位置與周邊景觀,使其不僅是城市中的一個休憩空間,更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自然與人文的重要節點。以下將從歷史背景、空間設計、景觀特色與周邊環境等幾個方面,深入介紹這個值得遊覽的場所。

首先,鹽埕市民廣場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至高雄市早期的發展階段。鹽埕埔作為高雄市最早發展、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其歷史可回溯至港口商業的興盛時期。當時,鹽埕圓環作為該地區的中心,是居民聚集、交易與娛樂的重地。然而,隨著都市發展重心東移,鹽埕區逐漸沒落,原有的繁華景象也隨之黯淡。為了重振這座老城區的風華,高雄市政府在2022年展開了鹽埕市民廣場的改造工程,透過空間重構與綠意導入,重新打造這個歷史與現代結合的公共空間。

改造工程的目標,是讓這個廣場不僅成為一個休憩與娛樂的場所,更成為一個具有文化價值與生活機能的開放場域。工務局長楊欽富表示,廣場的改造工程於2023年4月開工,預計在2024年2月完成。工程重點包括重塑舊有圓環結構,導入中央大草坪與多樣機能設施,改善過去因植栽阻隔視線、照明不足及積淹水問題而導致使用率低落的情況。此外,廣場的設計也著眼於生態與永續性,例如在東側鄰近停車場處轉型為「都市小森林」,活化林下空間,營造更具層次的綠帶氛圍。

在空間設計方面,鹽埕市民廣場以「城市大客廳」為概念,中間設置開闊草坪,可因應藝文展演、市集與社區活動需求。廣場的特色設施「鹽埕酷環」,結合起伏地形與水霧系統,營造漣漪式動態水景,猶如飛濺水滴般點綴綠意帶狀空間。這個水景設計不僅增加了廣場的視覺吸引力,也為周圍的環境增添了一抹涼意,尤其在炎熱的夏季,成為市民避暑的理想去處。

除了水景設計,廣場內還設有立體的藝術燈箱、光雕景觀牆與悠雅的林蔭步道,使廣場在不同時間段都有不同的風情。例如,夜晚時,光雕景觀牆與藝術燈箱在燈光的映照下,會展現出動態的光影效果,為市民提供一個浪漫與舒適的休憩環境。而林蔭步道則讓市民在日間可以悠閒地散步,享受綠意盎然的氛圍。

廣場的景觀特色也延續了其歷史背景。鹽埕圓環原為一個開闊的公共空間,曾是居民聚集、交易與娛樂的中心。如今,這個空間被重新規劃為一個多功能的場域,既保留了過去的歷史紋理,又融入了現代的設計元素。例如,廣場的中央大草坪不僅是舉辦藝文活動的場地,也成為市民拍照、聚會的熱門地點。而周圍的林蔭步道與綠帶空間,則讓廣場在不同時間段都能展現出不同的風情,無論是日出時分的寧靜,還是夜幕降臨時的浪漫,都讓這個廣場成為一個值得停留的地方。

除了廣場本身的設計,其周邊環境也值得關注。鹽埕市民廣場與二二八和平公園比鄰,國際會議中心與歷史博物館也在一街之隔,這使得廣場成為一個連結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生活的典範場域。例如,二二八和平公園作為一個紀念歷史事件的場所,與廣場的歷史背景相呼應,讓市民在遊覽廣場的同時,也能夠瞭解高雄的歷史與文化。而國際會議中心與歷史博物館則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與歷史資訊,使廣場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空間。

此外,鹽埕市民廣場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節點。廣場緊鄰鹽埕埔捷運站,這使得市民可以方便地到達這個場所。而周邊的大勇路與大仁路等道路,也因捷運的通車而被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使廣場成為一個交通便利、環境舒適的休憩空間。例如,大勇路曾是高雄市的商業中心,如今在捷運的影響下,被重新規劃為一個具有文化與歷史價值的步行街,讓市民可以在漫步中感受高雄的歷史與現今的風華。

總體而言,鹽埕市民廣場是一個融合歷史、文化與自然的多功能公共空間。透過改造工程,這個廣場不僅重新展現了過去的繁華景象,也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休憩、娛樂與文化活動的場所。無論是日間的林蔭步道,還是夜間的光雕景觀,都讓這個廣場成為一個值得遊覽的場所。而其周邊的歷史與文化景點,也讓這個廣場成為一個連結過去與未來、自然與人文的重要節點。在繁忙的都會生活中,鹽埕市民廣場提供了一個清新的去處,讓市民在這裡放慢腳步,感受城市的風華與溫暖。

附近的景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二二八和平公園
高雄市音樂館
愛河
白色戀人貨櫃屋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