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大樹舊鐵橋)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在高雄大樹區,結合歷史與自然,是熱門的觀光與教育地點。這裡有百年鐵橋、天空步道、花廊道、濕地、三和瓦窯和高屏溪攔河堰等景點。舊鐵橋現在變成天空步道,讓遊客可以欣賞美景;花廊道春天開滿花,濕地有豐富生態,三和瓦窯則展現傳統工藝。園區設計重視生態與文化,讓遊客在玩樂的同時也能學習知識。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位於高雄市大樹區,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與自然生態結合的景觀,成為臺灣重要的觀光與教育場地。園區內的重點地點包括百年歷史的舊鐵橋、天空步道、花廊道、濕地生態區、三和瓦窯與高屏溪攔河堰,每一處都展現出不同層面的文化與自然價值,吸引遊客深入探索。

首先,園區的核心地標是「大樹舊鐵橋」,這座建於1913年的鐵橋,原為單軌鐵道,全長1526公尺,由24組鋼衍架與花崗巖紅磚橋墩組成,是當時亞洲最長的鐵橋之一。這座鐵橋不僅是交通要道,更因歷史價值被列為國定古蹟。經過百年風雨,鐵橋已不再運行火車,但透過活化修復,現已轉變為「舊鐵橋天空步道」。步道長307公尺、寬8公尺,沿著鐵橋的軌道延伸,遊客可在此漫步,遠眺高屏溪的景色,同時觀察火車呼嘯而過的動態。步道兩側設有觀景平臺,讓遊客在緩慢行走中感受鐵橋的歷史氣息與周圍自然景觀的交融。特別是日出與日落時分,鐵橋與溪水的倒影形成一幅幅動態的風景畫,吸引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

除了鐵橋,園區內的「花廊道」也是重點景點之一。這條花廊道沿著高屏溪畔延伸,春季時節,沿路的花壇會種植各種花卉,如牡丹、鬱金香與薰衣草,形成色彩繽紛的花海。花廊道不僅是賞花的場地,也因道路兩側的花壇與溪水的互動,形成自然的景觀畫面。遊客可在此散步,感受花香與溪水的交融,同時享受輕鬆的休閒氛圍。花廊道的設計也考慮到生態保護,花壇的植物選種均經過生態考量,確保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最小。

園區的「濕地生態區」則是自然生態的代表。這片位於舊鐵橋與高屏大橋之間的濕地,面積達100多公頃,擁有13個人工開鑿的埤塘,結合自然水系與人工設計,形成多樣化的生態環境。濕地內的動植物種類繁多,包括候鳥、水生植物與多種昆蟲,是觀測生態的絕佳場地。遊客可沿著親水步道漫步,觀察濕地的生態景觀,同時學習濕地生態的保護知識。濕地的淨水功能也值得關注,其設計利用氣曝、沉砂與微生物的自然淨化作用,達到環境保護與水資源管理的雙重目標。

與濕地生態區相鄰的「三和瓦窯」,則是文化與歷史的結合點。這座位於園區內的古窯場,原為臺灣早期的陶藝工廠,現已轉型為文化展示空間。遊客可在此參觀歷史文物,瞭解過去的陶藝工藝與生產流程,同時體驗陶藝創作。三和瓦窯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其產品曾廣泛應用於建築與生活器具,現存的瓦窯遺址與工藝展示,讓遊客感受到傳統工藝的價值與魅力。

園區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景點是「高屏溪攔河堰」,這座工程設施位於高屏溪上,主要功能是調節水位與供水。攔河堰全長960公尺,其中固定堰674公尺,活動橡皮壩286公尺,並設有魚道,讓洄游魚類能順利通過。攔河堰的設計不僅具備水利功能,其周圍環境也經過生態考量,確保對周邊生態的影響最小。遊客可參觀攔河堰的管理處,瞭解水資源管理的知識,同時觀賞攔河堰與高屏溪的景觀。

此外,園區內的「親水步道」與「河岸自行車道」也是遊客的熱門選擇。這些步道與自行車道沿著高屏溪延伸,讓遊客可沿河岸散步或騎車,感受溪水的流動與周圍的自然景觀。步道兩側設有休憩座椅與景觀眺望點,讓遊客在運動中也能享受風景。自行車道的設計考慮到安全與舒適,讓遊客可輕鬆地沿河騎行,探索園區的各個角落。

總體而言,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成為臺灣重要的觀光與教育場地。從百年歷史的鐵橋到生態多樣的濕地,從花香繽紛的花廊道到文化深厚的三和瓦窯,每一處景點都展現出獨特的價值,吸引遊客深入探索。園區的設計與管理也注重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讓遊客在享受景觀的同時,也能學習到自然與歷史的知識,是一處兼具教育與休閒功能的優美場地。

附近的景點
三和瓦窯
市定古蹟-竹寮取水站
台灣鳳梨工場
高屏舊鐵橋與河濱公園
東照山關帝廟
屏東永大共融遊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