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228和平紀念公園在高雄岡山,是全台第一座以二二八事件為主題的公園,1990年建成,1993年啟用。公園有和平鴿紀念碑、琴鐘廣場、文化廣場、森林區、兒童遊戲區與噴水池等設施,結合歷史與自然景觀。紀念碑象徵族群和解,琴鐘廣場有音樂鐘,文化廣場有歷史雕塑,森林區有生態步道,兒童遊戲區讓家庭休閒,噴水池則融合藝術與科技,整體設計傳達歷史記憶與和平理念,兼具教育與休閒功能。
岡山228和平紀念公園位於高雄市岡山區,是全臺灣第一座以紀念二二八事件為主題建造的公園,於1990年建成,1993年正式啟用。公園內設有高達兩層樓的和平鴿紀念碑,以及多個具有歷史與文化意義的景點,結合自然景觀與紀念空間,形成一個兼具歷史教育與休閒遊憩功能的公共空間。以下將針對公園內的重點地點進行介紹,以呈現其歷史深意與空間設計的特色。
首先,公園的主入口軸線設計保留了入口琴鐘意象廣場,這座廣場以音樂鐘為核心元素,象徵著歷史與文化的交織。音樂鐘的設計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成為遊客進入公園的第一印象。廣場周圍的景觀規劃,結合了綠植與歷史記憶,讓遊客在步入公園的瞬間,便能感受到歷史的沉重與和平的期盼。琴鐘廣場的設置,也暗示著公園在傳遞歷史記憶時,透過聲音與空間的互動,深化對二二八事件的認識。
接下來是公園內的主題景點——和平鴿紀念碑。這座紀念碑高約12米,以鋼鐵與花崗巖為主要建材,造型為五隻展翅的和平鴿,象徵著臺灣五大族羣的和解與共存。碑體表面鑿有「和平」兩字,並以漢字與繁體字書寫,展現臺灣的多元文化。紀念碑的設計靈感來自於二二八事件中,各族羣在逆境中尋求和平的歷史記憶,因此其造型與文字都具有象徵意義。遊客在碑前可以靜坐沉思,或透過碑體的設計細節,理解臺灣歷史的深層次。
公園的第二個重點地點是文化廣場,這座廣場位於紀念碑與森林區之間,是公園內最具歷史氛圍的空間之一。廣場中央設有紀念碑與石雕,周圍則佈設了多座歷史記憶的主題雕塑,例如二二八事件的相關歷史人物與事件場景的再現。廣場的設計採用開闊的空間佈局,讓遊客可以在此進行集會、演講或文化活動,成為公園內的重要社交場地。文化廣場的設置,也反映了公園在傳遞歷史記憶時,透過空間的設計與設施,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
公園的第三個重點地點是森林漫步區,這是一片約兩公頃的自然林地,為公園內最具生態價值的區域。森林區內設有步道系統,遊客可以在此進行緩慢的步行或騎車,感受自然的靜謐與歷史的沉靜。森林區的設計參考了臺灣原生樹木的種植方式,並結合生態教育的設施,例如樹木標示牌與生態觀察點,讓遊客在漫步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森林區的設置,也讓公園在傳遞歷史記憶的同時,也能提供一個與自然接觸的空間,展現歷史與生態的結合。
公園的第四個重點地點是兒童遊戲區,這座遊戲區位於公園的東側,是為孩童與家庭遊客設計的休閒空間。遊戲區內設有多座兒童遊戲設施,包括滑梯、沙坑、積木區與運動器材,讓孩童可以在此進行遊戲與運動。遊戲區的設計採用安全的材料與結構,並結合自然景觀,讓遊客在遊戲中也能感受到公園的自然美。遊戲區的設置,也展現公園在傳遞歷史記憶的同時,也關心年輕世代的成長與娛樂需求。
公園的第五個重點地點是噴水池與音樂噴泉,這座噴水池位於公園的南側,是公園內最具視覺與聽覺吸引力的景點之一。噴水池的設計採用現代藝術風格,噴泉的水柱與色彩變化根據音樂節奏進行調整,形成動態的視覺效果。噴水池的設置,不僅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場地,也成為公園內的景觀亮點。噴水池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臺灣的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科技,展現歷史與當代的結合。
此外,公園內還設有紀念碑與石雕的結合空間,這座空間位於文化廣場與森林區之間,是公園內最具歷史意義的景點之一。空間內設有紀念碑與石雕,並結合歷史記憶的主題,例如二二八事件的相關歷史人物與事件場景的再現。空間的設計採用開闊的空間佈局,讓遊客可以在此進行集會、演講或文化活動,成為公園內的重要社交場地。
總體而言,岡山228和平紀念公園的重點地點設計,充分展現了歷史記憶與自然景觀的結合。從入口的琴鐘廣場,到主題性的和平鴿紀念碑,再到文化廣場、森林區、兒童遊戲區、噴水池與石雕空間,每個地點都具有其獨特的設計與意義,讓遊客在遊覽公園的同時,也能深入理解臺灣的歷史與文化。公園的空間設計與設施,不僅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場地,也成為傳遞歷史記憶的重要媒介,展現臺灣在面對歷史傷痛時的反思與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