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國家風景區

茂林國家風景區位於高雄市六龜與茂林交界,有自然地形、歷史遺跡與生態資源。這裡有藍水潭、三大名山、舊茂林遺址與紫蝶幽谷等特色景點,不僅自然景觀壯麗,也保存了原住民文化與生態。茂林谷的藍水潭因溪水與岩壁交會形成,風景優美;三大名山則因地形與歷史影響而獨特;舊茂林遺址有魯凱族石板屋遺跡;紫蝶幽谷是紫斑蝶越冬地。這些景點讓人深入體驗臺灣的自然與文化之美。

茂林國家風景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六龜區與茂林區交界處,是一個融合自然地形、歷史遺跡與生態資源的多元景觀區域。其範圍涵蓋荖濃溪與濁口溪流域,地形以環流丘、峽谷、瀑布、溫泉等特色景觀聞名,同時也保存著原住民文化遺產與珍稀生物生態。這裡不僅是臺灣重要的自然保育區,更是遊客探索臺灣地理奇觀與原住民文化的理想地點。

茂林谷是茂林國家風景區的核心景點之一,位於茂林裏東側的濁口溪與木勝溪交會處,原名「羅木斯」,在魯凱族語中意為「美麗的山谷」。這裡的地形由巖壁形成的曲流溪谷構成,溪谷中深邃的藍水潭是其最顯著的特色。藍水潭的形成與濁口溪的流勢有關,溪水在巖壁間流動,與支流木勝溪交會後,於溪谷中形成深潭,潭底因水流作用產生漩渦,當地人戲稱為「少女陷阱」,因此不建議下水游泳。然而,從高處俯瞰,藍水潭與周圍的瀑布、溪流構成壯麗的自然景觀,尤其在雨季時,溪水流量增加,整片山谷更顯活潑動人。沿著溪谷可見到許多自然形成的岩石與瀑布,如茂林飛瀑,其水流從高處直瀉而下,氣勢磅礡,與藍水潭形成對比,是觀光客必訪的自然奇觀。

茂林三大名山——龍頭山、蛇頭山與龜形山,是茂林國家風景區最具代表性的地質景觀。這三座山分別位於濁口溪流域,其形成與周圍地形的變化有著密切關係。龍頭山與蛇頭山的形狀酷似百步蛇頭,因此得名。蛇頭山的形成與滑走地的土石堆積有關,其與龍頭山的連接處因地形變化而形成獨特的地貌。龍頭山則因日治時代的工程而改變了原本的地形,原本的龍頭與龍脊是連在一起的,但為了方便居民交通,工程人員刻意炸開改變水流方向,使得龍頭山的龍頭與龍脊分離,形成今日的狀似巨龍吐珠的景觀。龜形山則因形狀宛如龜殼而得名,其與龍頭山、蛇頭山共同構成茂林地區的三大名山,是遊客登山觀景的熱門地點。這三座山不僅是自然地理的奇觀,也展現了臺灣地質的多樣性與歷史的痕跡。

舊茂林遺址位於茂林區萬山村的美雅溪與美雅瀑布上游,海拔約500至600公尺的45度斜坡地上。這處遺址是魯凱族傳統聚落的遺跡,歷史可追溯至臺灣原住民的早期居住地。據傳說,這處聚落的形成年代非常早,但具體創建年代尚不清楚。1940年,因日方管理政策的影響,舊茂林的居民從原址遷移到今日的茂林村現址,導致舊址荒廢。遺址中尚存有65戶可辨識的石板屋,這些房屋的建築基底、構造與形制均完整,所用石材取自當地的黑灰板岩與頁巖,經簡易加工後堆砌成深具魯凱族特色的方型住屋。雖然屋頂已傾圮,僅剩牆體或牆基,但從遠處望去,成羣的石板屋遺址依然壯觀。遺址周圍還保留著日治時期的警察駐在所與蕃童教育所的基地遺址,這些歷史遺跡反映了當時的殖民政策與原住民生活環境,具有重要的文化與歷史價值。

紫蝶幽谷是茂林國家風景區最具代表性的生態景觀之一,位於茂林區與三地門鄉交界處,是臺灣最重要的紫斑蝶越冬地之一。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數百萬隻紫斑蝶會乘著滑翔翼般的翅膀,來到南臺灣的魯凱、排灣族人的聖山——大武山腳下的暖溫山谷,形成最高可達100萬隻的越冬羣體。紫蝶幽谷的紫斑蝶遷徙路徑與生存環境,是臺灣生態研究的重要範例。賞蝶木棧道位於區公所後方,是觀賞紫斑蝶的最佳步道,尤其在紫蝶越冬時節的上午時分,沿著步道可見到紫斑蝶翩翩飛舞的景象。此外,紫蝶幽谷的生態環境也受到嚴格保護,以確保紫斑蝶的棲息地不受破壞。

情人谷位於茂林區南側的濁口溪支流上,原為遊客最愛的景點之一,但因風災影響,正積極重建中。情人谷的魯凱族語為「吐拔魯」,意為「愛情的谷地」,這處景點以峽谷、溫泉(暫停營業)與溪水等自然景觀聞名。特別的是,情人谷瀑布羣由上往下分為五層,每層瀑布都具有獨特的景觀,尤其是第二層的階梯步道,僅能由一旁的階梯步道到達,悠悠白花飛濺,直瀉而下氣勢磅礡,飄散的清涼水珠在微風中撲面而來,令人心胸舒坦。在山川共鳴的大地中,靜思一段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更將留下永恆難忘的記憶。

茂林國家風景區的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相輔相成,其地形、生態與歷史皆具有重要價值。從茂林谷的藍水潭到三大名山的壯麗地貌,從舊茂林遺址的石板屋到紫蝶幽谷的生態奇觀,每一處景點都展現了臺灣的自然美與文化深度。這片土地不僅是遊客探索臺灣地理與生態的熱門地點,也是研究臺灣原住民歷史與自然環境的重要場域。在這裡,人與自然的互動、歷史與當代的交融,都成為吸引遊客的關鍵因素。

附近的景點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
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