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願寺在高雄六龜,環繞在山與溪之間,是個結合宗教與藝術的佛寺。大雄寶殿是核心,有傳統與現代風格,牆上還有韓國畫師模仿敦煌風格的彩繪,美不勝收。殿內有釋迦牟尼佛像及文殊、普賢菩薩,還有西方三聖殿。臥佛殿裡有東南亞最大的樟木臥佛像,長達7.5公尺,雕刻精緻。廣場上有500尊不同表情的羅漢像,還有美術館與石藝館,收藏許多藝術與奇石。寺內小院種滿花草,讓人感到寧靜與莊嚴。
諦願寺位於臺灣高雄市六龜區,座落於高131線道上,背靠層疊的山巒,面對蜿蜒流過的荖濃溪,整座寺廟被自然環境環繞,形成一處靜謐而莊嚴的宗教藝術空間。這座寺廟不僅是佛教信仰的中心,更融合了藝術與文化,將宗教信仰與視覺藝術完美結合,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佛寺之一。當你踏入諦願寺,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雄寶殿,這座佔地廣大的主殿是整座寺廟的核心,其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展現出獨特的宗教藝術氛圍。
大雄寶殿的外觀恢弘壯麗,屋頂以傳統的歇山式建築設計,屋脊上雕刻著精緻的龍鳳圖騰,象徵著佛教的正法與吉祥。殿前設有接引拜亭,這座拜亭是為象徵諸佛接引有緣眾生而設,其設計靈感來自於佛教的接引觀念,讓人在進入大殿前便能感受到一種莊嚴與淨化的心境。大雄寶殿的內壁則是整座寺廟最具藝術價值的亮點,牆壁上覆蓋著由韓國畫師根據敦煌壁畫風格創作的彩繪,這些彩繪不僅色彩鮮豔,而且內容豐富,涵蓋佛教故事、歷史人物與宗教象徵,每一幅畫作都展現出極高的藝術水平。這座彩繪牆面被譽為「臺灣最美的彩繪牆」,讓遊客在參拜時不僅能感受到宗教的莊嚴,也能被藝術的美感深深吸引。
大雄寶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這尊佛像由韓國雕刻師親自雕刻,栩栩如生,展現出極高的雕刻技巧。佛像周圍還有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塑像,這兩位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右兩脅士,他們在佛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協助佛陀傳揚佛法。此外,殿內還設有西方三聖殿,這座殿宇供奉著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這三尊菩薩代表著佛教的救度與慈悲,是極為重要的信仰象徵。
離開大雄寶殿後,可以前往臥佛殿,這座殿宇是諦願寺最為特別的建築之一。臥佛殿內供奉著東南亞最大的樟木雕刻臥佛像,這尊佛像長度達7.5公尺,深度1.9公尺,整體重量達7公噸,是採用一整棵樟樹歷時三年多時間雕刻而成,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工藝技巧。這尊臥佛像的姿態取自釋迦牟尼佛涅槃時的睡臥姿態,象徵著佛的圓滿與寂靜。臥佛像周圍還設有浮雕壁畫,這些壁畫以佛入涅槃的主題為主,展現出佛教的教義與精神,讓遊客在參拜時能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哲理。
除了臥佛殿,諦願寺的廣場上還矗立著五百尊由青鬥石雕刻而成的羅漢像,這座羅漢羣是諦願寺的一大特色,每一尊羅漢的神情、動作、面貌都各不相同,展現出極高的雕刻技巧。這五百尊羅漢像是由寺內師徒共同完成,每一尊羅漢都經過精心雕琢,使其看起來栩栩如生。遊客們在漫步於羅漢步道之間,可以細細欣賞每尊羅漢的雕刻細節,感受佛教的智慧與慈悲。
諦願寺內還設有美術館與石藝館,這兩處展覽空間為遊客提供了深入瞭解佛教藝術與文化的機會。美術館內展出眾多名家字畫、玉石、木雕等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也展現出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石藝館則匯集了收藏家王仁義先生多年珍藏的各地奇石,這些奇石包括臺灣國寶石玫瑰石、臺灣玉、琥珀、木化玉、木化石等,每一件展品都經過精心選購與陳列,展現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石藝館的展品約有400件,其中許多作品不僅具有收藏價值,也蘊含著佛教禪風的藝術意涵,讓遊客在參拜之餘,也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藝術魅力。
諦願寺的建築羣中,錯落著雅緻的小院,這些小院不僅為遊客提供了休憩的空間,也展現出寺內的景觀美。小院內種植著許多花草植物,為整座寺廟增添了生動的色彩。此外,寺內的其他建築如接引拜亭、西方三聖殿等,也都展現出獨特的建築風格與藝術價值,讓遊客在參拜時能感受到一種莊嚴與淨化的心境。
諦願寺的每個角落都充滿著佛教的教義與藝術的美感,從大雄寶殿的彩繪牆面,到臥佛殿的樟木臥佛像,再到五百羅漢羣的雕刻細節,每一處都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宗教意義。這座寺廟不僅是佛教信仰的中心,更是一座藝術殿堂,讓遊客在參拜時能感受到宗教的莊嚴與藝術的美感,是一處難得的禮佛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