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棒球場

立德棒球場在高雄前金區,是南部歷史悠久的棒球場之一,有重要文化地位。從日治時代開始,經歷1974年改建,成為體育重地,並因少棒隊的優異表現而改名。1990年職棒開打後,這裡成為主要賽場,直到2005年。2009年為世界運動會進行改建,提升功能性與視覺美感。球場設計獨特,如觀眾席接近場地、外野有遮棚等,周邊還有學校與捷運站,交通便利。立德棒球場不只比賽場地,也是高雄的文化地標,見證臺灣體育發展的軌跡。

立德棒球場位於臺灣高雄市前金區,是臺灣南部歷史最悠久的棒球場之一,其地理位置與周邊環境、建築特色與歷史沿革,使其成為高雄市重要的運動場地與文化象徵。這座球場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更在臺灣棒球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特殊的設計與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一個兼具功能性與文化價值的場地。

立德棒球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代,但具體興建年代已不可考。1974年,因第1屆臺灣區運動會在高雄市舉行,球場進行了改建,奠定今日的雛形。這場運動會的舉辦,使立德棒球場成為一個重要的體育場地,也讓它在臺灣的棒球歷史中佔下重要的一席之地。1974年與1977年,以球場附近的河濱國小為主體的立德少棒隊,分別獲得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大賽兩次冠軍,這一事蹟讓當時的高雄市長王玉雲經市議會同意後,決定將球場改名為「立德棒球場」,以紀念這支少棒隊的成就。球場大門前也設置了一座少棒球員塑像,象徵著這段歷史與對棒球的熱愛。

在中華職棒於1990年開打後,立德棒球場成為主要比賽場地,直到2005年球季結束為止。這段時間裡,球場不僅承擔了職棒比賽的任務,也成為高雄市的體育標誌之一。與其他臺灣棒球場相比,立德棒球場的特殊設計使其在眾多場地中獨樹一幟。例如,觀眾席最前排的地面幾乎與比賽場地同高,這讓觀眾能更貼近比賽,感受到比賽的緊張與激動。此外,外野觀眾席與內野一樣設有遮棚,這使得觀眾在比賽時能有遮蔽,避免陽光直射,也增加了觀賽的舒適度。而內野邊線架設鐵網的設計,則是這座球場的獨特之處,這種設計不僅能保護觀眾,也讓球場的整體結構更加穩固。

2009年世界運動會期間,立德棒球場因舉辦壘球賽事而進行了30多年來的首次大規模改建。這項改建工程使得外野觀眾席被拆除,以草皮替代,內野遮棚被拆除重建,白色波浪形遮棚取代了簡單造型的舊遮棚。這項改建不僅提升了球場的視覺美感,也讓球場的機能性更加完善。此外,立德棒球場位於高雄市區愛河畔,鄰近前金國中、七賢國中、高雄地方法院和高雄捷運前金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這使得立德棒球場不僅是體育比賽的場地,也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方便人們前往觀賽或參與活動。

立德棒球場的周邊環境也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球場附近的前金國中與七賢國中,都是高雄市知名的學府,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常到球場觀賽,感受棒球運動的魅力。而高雄地方法院與捷運前金站的設置,則讓立德棒球場成為一個連結城市與體育的節點。這座球場不僅是體育比賽的場地,也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大家在觀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高雄市的文化與活力。

立德棒球場的歷史與現狀,也反映了臺灣體育發展的軌跡。從日治時代的興建,到1974年的改建,再到1990年成為職棒主要場地,再到2009年的大規模改建,這座球場的歷史與發展,與臺灣的體育文化緊密相連。它不僅是體育比賽的場地,也是臺灣棒球歷史的一部分,是臺灣體育精神的象徵。

總體而言,立德棒球場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背景、特殊設計與重要文化價值的場地。它的地理位置、建築特色與歷史沿革,使其成為高雄市不可或缺的體育地標。無論是從體育比賽的視角,還是從文化與歷史的視角,立德棒球場都是一個值得關注與研究的場地。它的存在,不僅讓臺灣的棒球運動更加活潑,也讓高雄市的體育文化更加豐富。

附近的景點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高雄市音樂館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白色戀人貨櫃屋
高雄市二二八和平公園
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