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光廊

城市光廊在高雄前金區,結合藝術與城市空間,2001年開始建設,以市民笑臉為靈感。2014年整修後,成為融合裝置藝術與表演空間的景點。入口有現代感的綠髮小孩手機雕塑,中段有3.6公尺不鏽鋼長頸鹿,還有‘凹陷’的3D地面設計。此外,16件主題藝術作品、SMILE-2001希望之牆、中央公園與紅磚樹屋等景點,都讓這裡成為熱門藝術地標。開放24小時,交通便利,適合隨時來參觀。

城市光廊位於高雄市前金區,是結合藝術與城市空間的獨特地標,其歷史可追溯至2001年,當時在中央公園內打造了一條長達18公尺的林蔭走廊,並以2001位市民的笑臉為設計靈感,結合光影與藝術創作,成為當時的熱門景點。2014年,城市光廊進行整修與改造,重新規劃為融合表演空間、藝文走道與裝置藝術的全新人文藝術空間,如今更以-nighttime的璀璨燈光與互動性藝術作品吸引遊客。以下將針對城市光廊的重點地點與特色進行介紹:

**入口處的現代感裝置**
城市光廊的入口處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裝置藝術,一名綠髮小孩正滑著巨大的手機,這項創作隱喻現代人對科技的依賴與手機在生活中的佔據地位。這項作品以簡潔的造型與強烈的視覺對比,呼應當代社會的數位文化,也讓遊客在步入光廊前便能感受到其與時代的連結。

**3.6公尺的不鏽鋼長頸鹿**
在光廊的中段,一座高達3.6公尺的不鏽鋼長頸鹿成為最顯眼的裝置藝術。這隻長頸鹿被設計成在綠樹掩映中遊走的樣子,其流線型的身體與舒展的肢體,營造出一種與自然共存的氛圍。長頸鹿的臉部表情則融入了當代藝術的抽象風格,既帶有童趣,又展現出對環境的關懷。這項作品不僅是城市光廊的象徵,也成為遊客拍照的熱門地點。

**「凹陷」的3D創作**
光廊的某一段路徑被設計成看似「凹陷」的路面,實際上是藝術家以3D立體創作的方式,將地面與周圍環境結合,形成一種視覺上的錯覺。這項創作巧妙地利用光影與空間關係,讓遊客在行走時能感受到與環境互動的趣味。這項作品展現了藝術家在空間設計上的巧思,也成為城市光廊的特色之一。

**16件主題裝置藝術**
城市光廊的改造後版本,整合了16件由國內知名藝術家創作的主題景觀裝置藝術。這些作品各具特色,涵蓋抽象表現、當代社會議題與自然元素等主題。例如,《城市飛碟人》以未來感的飛碟形狀結合人類與科技的象徵,呼應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愛與和平》則以簡潔的幾何形狀與柔和的色彩,傳達和平與希望的理念;《生命之樹》則以樹形結構結合光影效果,象徵生命與成長的過程。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的展現,也成為城市光廊的靈魂所在。

**SMILE-2001希望之牆**
在光廊的某一側,一面巨大的牆面被設計成「SMILE-2001希望之牆」,這面牆面以2001位市民的笑臉為主題,結合燈光與光影效果,形成一種「希望」的象徵。這項創作不僅是城市光廊的歷史見證,也成為遊客與市民共同參與的藝術空間。在夜晚,這面牆面會發光,形成一種溫暖的光暈,讓遊客在夜間也能感受到希望的氛圍。

**中央公園的延伸空間**
城市光廊與中央公園的空間設計緊密結合,光廊的入口與出口均位於中央公園內,遊客可以藉由公園的綠化環境,自然地進入與離開光廊。中央公園本身便是一個結合自然與人工的空間,其內的步道、座椅與景觀設計,與城市光廊的裝置藝術形成協調的整體,讓遊客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然的舒適。

**紅磚樹屋的鄰近景點**
城市光廊的周邊有紅磚樹屋等景點,這些景點與城市光廊的設計理念相呼應,都是結合歷史與當代藝術的空間。紅磚樹屋的建築風格與城市光廊的現代感形成對比,但兩者在空間設計上都展現出對環境的關懷與對藝術的尊重。遊客在訪問城市光廊後,可以前往紅磚樹屋,體驗不同風格的藝術空間。

**交通與開放時間**
城市光廊的開放時間為24小時,遊客可以隨時前往參觀。交通方面,可由國道1號至高雄交流道,再轉入中正路,沿五福一路至三路,即可到達。此外,也可以搭乘高雄捷運至中央公園站,從站內步行至光廊。城市光廊的交通便利性,使其成為高雄市一個容易到達的藝術空間。

**結語**
城市光廊是一個結合藝術、歷史與現代設計的獨特空間,其歷史從2001年的初創到2014年的改造,展現出城市對藝術與公共空間的重視。如今,城市光廊以夜間的璀璨燈光與互動性藝術作品,成為高雄市的重要地標。遊客在參觀時,不僅能欣賞到藝術的美感,也能感受到城市對公共空間的用心。城市光廊的每一個角落,都展現出藝術與城市生活的緊密連結,使其成為一個值得親自訪問的藝術空間。

附近的景點
城市光廊J Cafe
高雄文學館
摩登高雄-R9中央公園站
新堀江商圈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光榮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