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新村在高雄左營,是臺灣最大的海軍眷村,也是眷村文化的重要代表。這裡曾住過多位將領,因此有「將軍村」之稱。經過整修後,轉變為「臺灣眷村文化園區」,保留許多歷史遺跡與展館,讓人體驗過去軍眷的生活。園區內有將軍好宅、眷村共生基地等,展示軍用物品與生活物件,還有互動展覽與文創活動。這裡不僅保存軍事歷史,也連結臺灣的歷史脈絡,成為重要的文化與教育場地。
明德新村,位於高雄左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海軍眷村,也是全臺眷村文化的重要象徵。這座佔地近2萬坪的眷村,曾是四名參謀總長與七名海軍總司令的住所,因此被譽為「將軍村」。在歷史的長河中,明德新村不僅是軍眷生活的聚落,更因軍事歷史與文化遺產的保存,成為臺灣眷村文化的重要典範。如今,這座曾被遺棄的眷村,經過整修後轉化為「臺灣眷村文化園區」,以四大主題展館與歷史遺跡,展現過去軍眷生活的點滴痕跡,也讓遊客能透過空間與物件,重新認識那段被時間掩蓋的記憶。
明德新村的歷史可追溯至1950年代,當時因中華民國海軍在左營建立基地,需大量軍眷安置,因此規劃了這座眷村。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明德新村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日式與中式元素,既有軍事防禦的考量,也體現了當時的建築技術。村內的房屋多為二層樓結構,牆面使用青磚與水泥,屋頂為瓦片,屋內則以木製結構與木製傢俱為主,展現軍眷生活的簡樸與實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座眷村在1990年代後因軍眷遷出而逐漸荒廢,成為一個被遺忘的空間。
然而,明德新村的歷史價值在2010年代後被重新發現。2018年,高雄市政府將這座眷村整建為「臺灣眷村文化園區」,並以「再見捌捌陸」為名,取自國防部2005年統計全臺列管眷村數字「886處」,寓意對過去歲月的致敬與對未來的祝福。園區內保留了許多原眷村的建築與設施,包括防空洞、軍用宿舍、防空壕等,並透過展覽與活化,讓這座曾被遺棄的空間重現歷史風華。
在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當屬「將軍好宅」。這棟原本是海軍總司令的住所,現為展覽空間,透過「開箱」的方式,展現軍眷家庭的生活物件。展覽內容包括廚房、客廳、房間等場域,並配有軍用服飾、軍用工具、軍用餐具等展品,讓遊客能透過這些物件,感受過去軍眷生活的點滴細節。此外,「將軍好宅」也提供懷舊服裝試穿與拍照服務,讓遊客能身臨其境地體驗那個時代的氛圍。
另一個重要的展覽空間是「眷村共生基地」,這棟建築原本是眷村的公共活動空間,現為文化創意展演場域。基地內設有軍用服飾、裝備、徽章等歷史物件的展示,並結合文創商品販售,讓遊客能將眷村文化帶回家。此外,基地也定期舉辦眷村創作工作坊與展演活動,讓熱愛眷村文化的創作者能在此交流與創作,延續眷村的歷史記憶。
在園區的另一端,「眷村時代館」與「眷村俱樂部」則是透過展覽與互動的方式,介紹眷村的歷史與文化。「眷村時代館」以歷史圖片、文物與影像,呈現眷村的發展過程與生活樣態,而「眷村俱樂部」則以互動展覽的形式,介紹眷村的社交活動與文化特色。例如,展覽中會展示眷村時期的軍中俱樂部文化,包括美式俱樂部的影響、軍中電影文藝活動,以及軍人文學的發展,讓遊客能從多個角度理解眷村的文化深度。
除了展覽空間,明德新村的歷史遺跡也值得遊客探訪。例如,園區內保留的防空洞與防空壕,是當時海軍基地的重要防禦設施,現為歷史教育的場域。這些防空洞與壕溝的結構,展現了當時的軍事設計與建造技術,也讓遊客能透過視覺與觸覺,感受那個時代的防禦工事。此外,園區內的軍用設施,如軍用宿舍、軍用電站等,也讓遊客能透過這些建築,瞭解當時軍眷生活的環境與條件。
明德新村的歷史不僅是軍眷生活的記憶,也與臺灣的歷史脈絡緊密相連。例如,中曾根康弘曾在此居住,這座日本前首相的故居現為展覽空間,展現他與眷村的聯繫。此外,園區內的展覽也涉及臺灣的歷史事件,如國共戰爭後的文化復興運動與反共抗俄的口號,這些歷史背景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理解眷村文化與臺灣社會的互動。
總體而言,明德新村(將軍村)是一處融合歷史與文化、軍事與民生的特殊空間。它不僅是臺灣眷村文化的重要典範,也因軍事歷史的保存,成為臺灣歷史教育的重要場域。在園區內,遊客能透過展覽與遺跡,重新認識過去軍眷生活的點滴細節,也能感受到那段被時間掩蓋的記憶。這座曾被遺棄的眷村,如今已轉化為一個活化的文化空間,讓過去的歷史與現在的現實相呼應,也讓臺灣的歷史記憶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