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鳳梨工場

臺灣鳳梨工場在高雄大樹區,是全台唯一保留日治時期鳳梨罐頭工廠的建築,歷史可追溯到1920年代。現在不僅保留日式建築,還結合歷史、產業文化與休閒。A棟展示大樹歷史與鳳梨產業發展;B棟有鳳梨製罐流程與DIY體驗;C棟則是賣鳳梨相關美食與文創商品。整體空間讓人能從歷史、產業到當代,全方位感受鳳梨產業的價值與魅力。

臺灣鳳梨工場位於高雄市大樹區,是全臺唯一留存於日治時期的鳳梨罐頭產業工場,其歷史可追溯至1920年代,經過近百年來的產業更迭與文化活化,如今不僅保留了日式建築的原貌,更成為結合歷史敘事、產業文化與休閒遊憩的多功能空間。整座工場由A、B、C三棟建築組成,各自承載不同的歷史功能與文化意涵,並透過展覽、體驗活動與在地文化推廣,展現鳳梨產業的發展軌跡與地方特色。

A棟「大樹文史展示館」是工場歷史與文化的重要展示核心,其建築風格融合了日式與在地元素,紅磚瓦式的外觀與斑駁的牆面,皆是產業歷史的見證。進入A棟後,首先可以感受到大樹地區的歷史脈絡,展廳中透過圖片、模型與文物,呈現鳳梨產業如何從早期的農業生產,轉化為當時臺灣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展覽內容包括大樹地區的地理環境、鳳梨的栽培技術、罐頭製造流程,以及鳳梨產業對地方經濟的影響。此外,展廳中還展示著大樹的歷史照片與文獻,讓遊客得以瞭解這座小鎮如何因鳳梨產業而興盛,並在產業轉型後,如何重新定位自身文化與生態價值。A棟的展覽設計注重歷史敘事的邏輯性,透過時間軸的呈現,讓遊客能循序漸進地理解鳳梨產業的發展過程。

B棟「鳳梨產業展示館」則是工場最具互動性的空間,其建築結構保留了早期罐頭工廠的原貌,牆面甚至仍佈滿了當時的罐頭生產設備與工具。展覽內容聚焦於鳳梨產業的生產鏈條,從鳳梨的採收、清洗、切片、罐裝到最終的罐頭成品,每個環節都透過實物展示與動態影像,讓遊客能直觀瞭解鳳梨罐頭的製造過程。此外,展廳中設有封罐DIY體驗區,遊客可以親自操作封罐工具,體驗當時的罐頭製造技術,並學習如何將鳳梨加工成罐頭。這項活動不僅讓遊客感受到鳳梨產業的歷史厚重,也讓他們能以實際操作的方式,理解當時的生產技術與流程。B棟的展覽設計強調產業教育的互動性,透過實物與動態展示,讓歷史不再是抽象的敘述,而是具體可感的體驗。

C棟「旺來會社」是工場的商業與文化推廣中心,其建築風格融合了日式與在地特色,紅磚牆面與屋頂的瓦片,皆是產業歷史的見證。這棟建築原本是當時的商務空間,現今則轉型為推廣在地鳳梨文化與美食的場所。C棟內設有鳳梨主題的美食區,提供多樣的鳳梨相關飲品與點心,例如鳳梨冰、鳳梨酵素飲料、鳳梨蛋糕等,這些產品不僅是對鳳梨產業的致敬,也展現了鳳梨在飲食文化中的多樣應用。此外,C棟還設有鳳梨文創商品攤位,銷售以鳳梨為主題的文創商品,例如鳳梨造型的飾品、鳳梨主題的書籍與文具等,這些商品不僅是產業文化的延伸,也讓遊客能將鳳梨的特色帶回家。C棟的商業空間設計注重在地文化的推廣,透過美食與文創,讓遊客能以多種方式體驗鳳梨產業的價值。

整座工場的建築與展覽設計,皆以歷史敘事為核心,並透過不同的空間分區,展現鳳梨產業的多樣面貌。A棟的文史展示與B棟的產業教育,讓遊客能從歷史與產業的雙軸角度,理解鳳梨產業的發展過程;而C棟的商業與文化推廣,則讓遊客能以實際體驗的方式,感受鳳梨產業的當下價值。工場的環境整潔且舒適,紅磚瓦式的建築與懷舊的氛圍,讓遊客在參觀時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當下的溫暖。此外,工場也提供導覽服務,導覽員專業且熱情,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遊客解說鳳梨產業的歷史與文化,使參觀經驗更加豐富。

臺灣鳳梨工場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鳳梨產業文化的活化典範。透過A、B、C三棟建築的分區展覽與活動,遊客能從不同角度體驗鳳梨產業的歷史與文化,並在當下感受到鳳梨產業的價值與魅力。工場的設置,不僅讓歷史與文化得以保存,也讓當代人能透過參觀與體驗,重新連結與理解鳳梨產業的過去與現在。在產業轉型的時代,臺灣鳳梨工場的活化利用,正是對歷史文化最好的傳承與展現。

附近的景點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大樹舊鐵橋)
三和瓦窯
市定古蹟-竹寮取水站
高屏舊鐵橋與河濱公園
東照山關帝廟
舊振南漢餅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