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三和銀行位於高雄鼓山區,是結合歷史與現代風格的復古建築,前身為日治時期的銀行支店,現在是咖啡館與歷史空間的結合。外觀有日式與西式風格,內部保留許多歷史細節,如1921年的馬賽克磚與復古櫃檯,還有現代藝術裝置,像蒸氣龐克風格的鐵件。一樓的百年金庫改造成冰滴咖啡機,設計呼應歷史與現代。周圍還有許多文化景點,整體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是高雄重要的歷史與文藝空間。
舊三和銀行(新濱・駅前)位於高雄市鼓山區,是一棟融合歷史與現代美感的復古建築,其前身為日治時期的三十四銀行高雄支店,現為結合咖啡文化與歷史敘事的特色空間。這棟建築不僅是高雄金融史的重要象徵,更以獨特的裝飾風格與空間設計,成為當代城市文藝景點的代表。整體場域由外觀到內裡,皆展現出對歷史的尊重與對當代審美的融合,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首先,建築的外觀設計極具日治時期的特色,整體呈現出仿日本傳統社殿風格,但又融合了西式簡化線飾與和洋折衷的元素,展現出當時建築師在東西文化間的權衡與創新。入口處的磚紅色外牆與馬賽克花磚,以1921年的數字標示建築啟用年代,形成一種時間的記憶感。這座建築在2003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後,經過整修後,保留了原有的結構與細節,並在不影響歷史價值的前提下,加入現代的裝飾與機能,使這棟建築既承載過去的歷史,也成為當代的文藝空間。
進入建築內部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1933年改名為三和銀行時的櫃檯,櫃檯設計保留了當時的風格,與周圍的空間形成歷史的對話。建築一、二樓之間的飾帶與仿西洋古典式樣簡化線飾,展現出日治時期建築師對西式建築的追求,而整體的空間規劃則體現出對歷史的尊重與對當代審美的融合。建築的地面可見馬賽克花磚,寫上1921年代數字,代表此棟建築啟用的年代,這種細節的設計,使整棟建築成為一座活歷史的展覽空間。
建築內部的空間設計,以復古與摩登的結合為主軸,特別是吧檯後方的「蒸氣龐克」風格的大型鐵件藝術,這項設計不僅是對哈瑪星地理特色的致敬,也展現出對工業革命歷史的回顧。復古黃銅拱窗、仿蠟燭透鏡的氣氛燈,以及兩層樓挑高、黃銅管與氣壓計等細節,都展現出對歷史的敬意與對當代審美的追求。這座建築的設計,使遊客在漫步其中時,能感受到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與現代文藝空間的結合。
建築的重點區域,是位於一樓的「百年金庫」,這座金庫原本是舊三和銀行的存儲空間,現被改造成「鎮店之寶」的冰滴咖啡機。這座金庫的設計,採用厚重混凝土磚牆,並設有艦艇舷窗,使整體空間呈現出一種神祕與歷史感。這座金庫內的復古冰滴咖啡機,由徐正泰藝術團隊精心打造,其設計融合了蒸汽機的元素,呼應哈瑪星在19世紀初隨著築港、造陸、構鐵,讓高雄邁入現代化的起點。這座咖啡機的設計,使整座建築成為一個可以拍照、打卡的重點景點。
建築的內部空間,除了冰滴咖啡機外,還設有多項特色裝飾,例如吧檯上的「蓋章」設計,讓遊客可以在此蓋章留念,增加互動性與趣味性。此外,建築內的裝飾細節,如氣壓計、黃銅管、馬賽克花磚等,皆展現出對歷史的尊重與對當代審美的追求。這座建築的設計,使遊客在漫步其中時,能感受到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與現代文藝空間的結合。
建築的周邊環境,與高雄市鼓山區的歷史文化氛圍相呼應。這座建築位於高雄市鼓山區的臨海三路,周圍是許多歷史建築與文化景點,如「貿易商大樓」、「哈瑪星」等,這使得這座建築成為高雄市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在這座建築周圍漫步,能感受到高雄市的歷史與現代文化交融的氛圍。
總體而言,舊三和銀行(新濱・駅前)是一棟融合歷史與現代美感的復古建築,其設計展現出對歷史的尊重與對當代審美的追求。這座建築的外觀設計、內部空間規劃、裝飾細節,皆展現出對歷史的敬意與對當代審美的融合。這座建築不僅是高雄市的歷史遺產,也是當代文藝空間的代表,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