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惟車站

內惟車站位於高雄市鼓山區,是台鐵縱貫線地下化工程中復設的簡易車站,歷史可追溯至1953年。2018年重新啟用後,車站設計融合自然景觀與地方文化,並設有兩座側式月臺。周邊有內惟埤文化園區、美術館園區等景點,交通便利,設有公車與YouBike。附近還有許多特色飲食與住宿選擇,內惟車站不僅是交通樞紐,也展現高雄的歷史與文化特色。

內惟車站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內惟地區,是臺鐵縱貫線地下化工程中復設的捷運化簡易車站之一。該車站的歷史可追溯至1953年,當時作為招呼站設立,因乘客人數稀少且配合臺鐵柴油客車停駛政策,於1971年與東門車站、三埤車站一同被裁撤。直到2018年10月14日,隨著高雄鐵路地下化通車,內惟車站以新站體重新啟用,地點位於中華路陸橋與明誠四路平交道之間,與前鋒社區公園隔著翠華路相望。此站的設立,不僅是鐵路地下化工程的成果,也反映了區域交通與城市發展的變遷。

內惟車站的地理位置與周圍環境具有獨特的地理與文化背景。該站位於鼓山區鼓峯裏外圍,靠近與內惟聚落交界處,而該裏傳統名稱為「前峯尾」聚落。歷史上的站址曾位於內惟聚落中心,但因鐵路地下化工程需避免與鄰近的美術館車站距離過近,因此復站時北遷至現址。內惟地區在清代稱為「內圍」,因聚落以土石或竹籬為牆垣,形成圍牆,並因府縣設防而得名。光復前後,「內圍」改為「內惟」,這也影響了車站設計的理念。內惟車站的建築風格以弧型密林為牆垣意象,融入景觀濕地元素,傳達「曲水風塘」的地域風貌,展現與周遭環境的融合。

車站的構造與運營模式也具備簡易站的特徵。作為捷運化簡易車站,內惟車站主要停靠區間車與區間快車,車站等級為簡易站,並設有兩座側式月臺。月臺配置上,1號月臺為上行線,通往臺南、嘉義、斗六、二水方向;2號月臺為下行線,通往高雄、屏東、潮州、枋寮方向。車站一樓為大廳層,設有詢問處、自動售票機與驗票閘門,並設有洗手間。二樓為側式月臺,左側開門,兩側月臺分別通往不同方向。車站的結構設計簡潔,並與周圍景觀相協調,體現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特色。

內惟車站的交通連接亦具備便利性。車站位於翠華路與中華路交會處,周邊有「臺鐵內惟站」與「臺鐵內惟站(中華一路)」兩處公車站,可轉乘2條公車路線與1條小黃路線。此外,車站附近亦有YouBike租借點,方便民眾接駁。翠華路作為主要道路,連接高雄市中心與鼓山區,並與內惟埤文化園區、美術館園區等景點相鄰,形成交通與景觀的雙重連結。

內惟車站周圍的景點與設施亦具備特色。內惟埤文化園區位於車站附近,是一個結合自然生態與文化教育的場域,園區內有內惟埤濕地,為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也展現臺灣的自然環境與生態多樣性。美術館園區則位於車站東側,為高雄市重要的文化設施,展示藝術家的創作與當代藝術展覽,吸引藝術愛好者與遊客。此外,內惟地區亦有許多歷史建築與文化地標,如鼓山區的舊站遺址、內惟市場等,這些歷史遺產與車站形成時間與空間的對話。

內惟車站周邊的飲食與住宿設施亦具備地方特色。車站附近的MATTONI Deli Café馬多尼生活餐坊,提供創意咖啡與甜點,結合現代與傳統的餐飲文化。VASIR肉燥飯店則以臺灣傳統肉燥為主軸,結合地方食材與烹調技巧,展現內惟地區的飲食風味。此外,內惟地區的餐飲選擇豐富,從傳統小喫到國際料理皆有涵蓋,而附近的四季汽車旅館、帕可麗酒店、哲園學產文教會館等住宿選擇,則為旅客提供多元的歇腳與休憩空間。

內惟車站的歷史與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高雄市交通與文化的重要節點。車站的設計與周圍景觀的融合,不僅體現現代化交通的便利性,也保留了地方文化與歷史的記憶。內惟車站的運營模式與周邊設施,也反映高雄市在都市發展中的多元性與包容性,為旅客與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與休閒選擇。內惟車站的歷史、地理位置、構造與周邊環境,共同構成一個具有地域特色與文化價值的交通樞紐,值得深入探索與體驗。

附近的景點
果貿社區
內惟埤文化園區
高雄市立美術館
鐵路地下化綠園道(綠園道彩繪)
左營舊城車站
見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