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車站

民族車站是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屏東線與高捷黃線的交會點,未來會成為交通樞紐。它從2017年開始建設,2021年啟用,設計上分層佈局,方便不同鐵路線使用。車站內有藝術裝飾,像彩繪和科學元素,讓空間更有特色。周邊有公車、YouBike和美食,方便旅客。高捷黃線2023年通車後,這裡會更便利,也提升高雄交通與商業發展。

民族車站作為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臺鐵屏東線的關鍵節點,也與未來高捷黃線的建設緊密相連。其地理位置與結構設計,充分體現了現代交通系統的規劃理念與地域特色,成為高雄市重要的交通樞紐與文化象徵。以下將從車站的歷史背景、結構構造、設計理念、周邊環境與未來發展等多個方面,深入介紹這座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的交通設施。

首先,從歷史沿革來看,民族車站的興建與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密不可分。自2000年代起,高雄市政府為改善市區交通壅塞與鐵路用地問題,開始推動鐵路地下化工程,其中民族車站作為屏東線與高捷黃線的交會點,被列為重點建設項目。2017年,工程正式啟動,並於2021年10月14日隨著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而正式營運。此時期間,車站的建設不僅考慮到鐵路運輸的需求,也融入了地方文化與藝術元素,使其成為一個具備歷史意義與現代特色的交通設施。

在結構構造方面,民族車站的設計採用了分層佈局,以應對臺鐵與高捷黃線的不同運行需求。根據資料,臺鐵車站設於民族陸橋東側,月臺為地下二層的側式月臺,主要服務區間車與區間快車。而高捷黃線車站則位於陸橋西側,月臺為地下三層的側疊式月臺,未來將與臺鐵共站,並增設兩個出入口與聯通道,以提升通勤效率與換乘便利性。這種分層設計不僅有效解決了空間限制,也確保了不同運輸方式的運行效率與安全性。此外,車站一樓為大堂層,設有詢問處、自動售票機、驗票閘門與洗手間,並與共站聯通道連接,方便旅客進出與轉乘。

車站的設計理念則以「微觀萬象」為主題,將科學與藝術的元素融入空間設計中。入口處上方的「繁花之境」大型彩繪,以南國花、鳥、昆蟲等自然元素構成圖面,營造出華麗而活潑的視覺效果,象徵旅客在進入車站時所感受到的夏日光景。車站地下空間的裝飾則採用多樣化的色彩與圖像,部分以炭原子環的六邊組件呈現,牆壁上則搭配著不同化學元素的圖像,使車站空間兼具實驗室與畫室的氛圍,形成一個具有藝術感與科技感的候車環境。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車站的美感,也讓旅客在等待列車的同時,能感受到對自然與科學的探索意象。

除了車站本身的設計,其周邊環境也值得關注。民族車站位於高雄市三民區南部,鄰近民族陸橋與九如一路、凱旋一路等主要道路,周邊設有「民族社區(民族一路)」與「民族社區(九如一路)」等公車站,可轉乘5條公車路線與1條小黃路線,並提供YouBike租借服務,方便旅客接駁。此外,車站周邊還有上品齋山東水餃專賣店、上海素食餐廳、小名羊肉爐等美食地點,以及新興公園、高雄醫學大學等景點,形成一個集交通、休閒與商旅於一體的區域。這不僅提升了車站的周邊吸引力,也讓旅客在搭乘列車的同時,能體驗到高雄市的多元文化與生活氛圍。

未來發展方面,民族車站的建設與高捷黃線的通車密切相關。預計2023年,高捷黃線將正式通車,Y10民族站作為轉乘站,將與臺鐵車站共用空間,並提供更便捷的換乘服務。此外,未來在民族一路西側將新增2個出入口,並與臺鐵共站之聯通道,進一步改善車站的通透性與換乘效率。這項工程不僅會提升高雄市的交通運輸能力,也將為周邊地區帶來更多的發展契機。

總體而言,民族車站作為高雄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其結構設計、藝術元素與周邊環境,都展現了現代交通設施的多功能性與文化深度。從歷史背景到未來規劃,民族車站不僅承載著鐵路運輸的使命,也成為一個連結過去與未來、自然與科技的空間。其設計理念與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高雄市不可或缺的重要設施,也是旅客在高雄市旅途中難以忽視的交通節點。

附近的景點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逍遙園
吉林夜市(吉林夜市美食街攤集場)
高雄車站
自來水公園
科工館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