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寶貝博物館在宜蘭,是全台首間以微生物為主題的教育博物館,結合科學與生活,讓遊客在互動體驗中學習微生物知識。館內有展示館、DIY工坊、生態區等,介紹菌類的好處與壞處,並展示產品製造過程與牛樟芝的生態。還有路易巴斯德的影音介紹與生態步道,讓遊客在輕鬆氛圍中學習微生物對健康與環境的影響,並感受臺灣文化與自然的結合。
菌寶貝博物館位於臺灣宜蘭縣,是一座以微生物為主題的教育博物館,也是全臺首間以微生物為主軸的觀光工廠。自開幕以來,它不僅成為宜蘭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更以科學與生活結合的教育方式,引導民眾重新認識微生物與人類健康之間的深層連結。博物館的設計融合了教育性與娛樂性,透過互動式展覽、DIY體驗與導覽課程,讓訪客在輕鬆的氛圍中,瞭解微生物的奧祕與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博物館的主體空間以綠色與科技感為設計主軸,內部空間延展性強,包含展示館、視聽室、DIY工坊、生態區與導覽區等多個區域。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菌的導覽區」,這裡透過圖文與影音結合的方式,介紹微生物的基本知識,例如菌類的種類、好菌與壞菌的差異,以及微生物在生活中的應用。展覽中特別強調,微生物並非全然有害,許多菌類對人類健康有極大的幫助,例如益生菌、酵素等,而部分微生物若管理不當,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透過這部分的介紹,訪客能夠建立對微生物的正確認識,並理解其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
展覽的中段是「生產流程參觀區」,這裡展示拜寧生物科技集團的產品製造過程,包括乳酸菌、酵素、面膜等產品的生產流程。展覽中特別強調,這些產品的開發並非僅僅依靠市場需求,而是基於科學研究與微生物學的專業知識。例如,金柑乾洗手凝露的開發,便結合了微生物學與化學工程的知識,透過對金柑果皮的處理,使其在洗手過程中發揮抗菌作用。這樣的展示不僅讓訪客瞭解產品的生產過程,也讓他們意識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結合。
博物館的另一個重點區域是「牛樟芝生態區」,這裡展示臺灣特有的牛樟芝,並介紹其與微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牛樟芝是一種特殊的菌類,其生長過程需要特定的微生物環境,而這類菌類在醫學與保健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展覽中特別提到,牛樟芝不僅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還被認為對提高免疫力有幫助,因此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此外,展覽中還設有互動式介紹,讓訪客可以透過觸控螢幕瞭解牛樟芝的生長環境與其與其他微生物的關係。
在博物館的後半部分,設有「DIY工坊」,這裡提供多種微生物相關的DIY活動,例如洗手凝露、面膜、優格、果皮酵素等。這些DIY活動不僅讓訪客親手體驗微生物的應用,也讓他們在實作中學習到微生物的知識。例如,洗手凝露的DIY活動,便結合了微生物學與化學知識,讓訪客瞭解洗手凝露的成分與其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而優格DIY活動則讓訪客瞭解乳酸菌在發酵過程中的作用,並透過實際操作學習到微生物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
博物館的導覽區還設有互動式教育展覽,例如「微生物之父—路易巴斯德」的影音介紹,這部分介紹了路易巴斯德在微生物學領域的貢獻,包括他如何發現微生物與疾病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如何推動微生物學的發展。此外,展覽中還有「微生物與生活環境」的互動展覽,讓訪客可以透過觸控螢幕瞭解微生物在環境中的作用,例如分解有機物、參與生態循環等。
博物館的環境設計也特別注重與自然的結合,例如在展覽中設有「生態步道」,讓訪客可以沿著步道散步,並觀察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步道兩側設有介紹微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展板,例如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微生物在水體中的作用等。此外,展覽中還設有「餵魚區」,讓訪客可以親自餵魚,並觀察微生物在水體中的作用。
博物館的教育意義也體現在其環境教育認證與綠色旅行標章的取得。博物館不僅透過展覽與活動讓訪客瞭解微生物的知識,也積極推動環境教育,例如在展覽中設有「環境保護」的互動展板,介紹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例如分解有機廢料、參與生態循環等。此外,博物館還設有「低碳改造」的展覽,介紹如何透過微生物技術減少環境污染,例如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廢料,減少垃圾產生。
博物館的特色還包括其與臺灣本土文化結合的設計,例如在展覽中設有「百鳥朝鳳」的雕刻作品,這是由3500年以上的牛樟木雕刻而成,展現了臺灣傳統雕刻藝術的精緻。這項作品不僅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讓訪客在觀賞中感受到臺灣本土文化的魅力。此外,博物館的設計也融入了臺灣的自然景觀,例如在展覽中設有「微生物與自然」的互動展板,介紹微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作用。
總體而言,菌寶貝博物館透過科學與教育的結合,讓訪客在輕鬆的氛圍中,瞭解微生物的知識與其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的影響。博物館的設計不僅讓訪客能夠親身體驗微生物的奧祕,也讓他們在互動中學習到科學知識,並培養對環境的關懷。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博物館成為宜蘭的重要景點,也讓它成為一個值得推薦的教育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