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老茶廠位在桃園市大溪區,是臺灣茶文化的重要代表,建於1920年代,現為國家古蹟。這裡結合傳統工藝與近代技術,建築採用日式與臺灣風格,有紅檜木結構與瓦片屋頂,還用榫卯結構,無需釘釘,展現古人的智慧。內部空間分為一樓製茶區與二樓展示與休閒區,有導覽室、歷史陳列、萎凋與揉捻區,還有茶樹屋、靜心池等特色空間。老茶廠不僅是歷史遺產,也是茶文化體驗與休閒旅遊的好地方,周邊環境優美,還常被用作婚紗拍攝地點。
大溪老茶廠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是臺灣茶文化的重要象徵,其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曾是臺灣茶業的樞紐與代表。這座建於1920年代的製茶工廠,結合了傳統工藝與近代工業技術,現為國家古蹟,展現出茶業發展的歷史軌跡與建築藝術的精緻。其獨特的空間設計與文化意涵,使其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遺產之一。
老茶廠的建築結構融合了日式與臺灣本土的風格,主體為紅檜木構造,屋頂為傳統的瓦片屋頂,外牆則採用磚造與檜木結合的設計,整體呈現出濃厚的歷史氣息。其核心特色在於「榫卯結構」的運用,151根錯棕的衍架以榫頭方式相互連結,構成整棟建築的骨架,這種無需釘釘的傳統工法,展現出古人的智慧與巧思。建築的左右兩側設有通風電扇,利用自然對流原理,使空氣流通,這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設計,也為後續的製茶流程提供了優良的環境。
老茶廠的內部空間規劃十分精緻,主要分為一樓與二樓兩大區域。一樓為製茶工廠與展示空間,二樓則為文化展示與休閒空間。一樓的導覽室設有開放式長條型櫃檯,服務人員會介紹老茶廠的歷史與製茶流程,並提供冷泡茶與茶點。導覽室內播放的影片詳細介紹了老茶廠的歷史沿革與製茶技術,影片內容涵蓋從茶葉的採摘、萎凋、揉捻到包裝的整個過程,讓觀光客能深入瞭解臺灣茶業的歷史。
一樓的歷史文化陳列室則展出了許多老物件與照片,記錄了老茶廠的歷史事件與製茶技術的演變。其中,1956年發生的火災是老茶廠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這場火災幾乎將整座茶廠焚毀,但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在前往角板山行館途中,發現茶廠已不見,便詢問原委後,下令工兵協助重建,使這座寶貴的歷史遺產得以保留至今。陳列室內還展出了許多製茶機器,如桶球機、茶葉包裝機、揉捻機等,這些機器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設備,展現出臺灣茶業在工業化的進步。
一樓的萎凋區是老茶廠的重要空間,這裡設有八座通風電扇,利用自然對流原理,使空氣流通,這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設計。萎凋區的木窗設計十分精緻,兩側的木窗不僅具有通風功能,也成為老茶廠的標誌性景觀。在這裡,茶葉會被輸送帶送至二樓進行室內萎凋,再經由通風系統調節濕度,使茶葉的水分自然蒸發,這是一種傳統的製茶技術,也展現出老茶廠對茶葉品質的重視。
一樓的揉捻區設有投茶孔,孔洞下方即是揉捻機放置處,經由孔洞內的布袋運送至一樓進行揉捻、解塊、乾燥、切菁及篩分等製茶作業。這是一種傳統的製茶流程,展現出老茶廠對茶葉品質的嚴謹態度。在這裡,茶葉會被多次揉捻,使其葉片變得緊實,並去除茶葉中的雜質,這是一種需要經驗與技巧的製茶過程。
一樓的茶樹屋則是老茶廠的特色空間,這裡設有茶樹模型,並展示茶葉的採摘過程,讓觀光客能更深入地瞭解茶葉的來源。茶樹屋的設計十分精緻,屋內設有茶葉展示架,並提供茶葉的試飲服務,讓觀光客能親身體驗臺灣茶的風味。
二樓則是老茶廠的文化展示與休閒空間,這裡設有復古窗欞,窗欞上雕刻著精緻的圖案,展現出老茶廠的歷史氣息。二樓的空間設計十分精緻,牆面與傢俱均採用鐵製與木製的結合,展現出老茶廠的工業風與復古感。在這裡,觀光客可以欣賞到老茶廠的歷史照片與文物,並瞭解臺灣茶業的歷史發展。
二樓的靜心池是老茶廠的另一個特色空間,這是一個充滿日式禪風的意境池,池邊設有石階與石板,讓觀光客能靜心品味這片寧靜的空間。靜心池的設計十分精緻,池水清澈,周圍植被茂密,為觀光客提供一個舒適的休閒環境。
老茶廠的周邊環境也十分優美,整座老茶廠被綠色大草地庭園環繞,戶外偌大寬敞,站在草地上,可見整棟老茶廠外觀。戶外這整片綠籐蔓牆,整大片很美,適合拍人像景色,這裡更是大溪老茶廠婚紗勝地,可提早預約。
老茶廠的茶文化特色十分明顯,這裡不僅有茶葉的展示,還有茶葉的試飲服務。老茶廠的蜜香紅茶是其代表性的茶葉,這款茶葉在當時曾是臺灣外銷歐美的主要茶葉,被譽為「黑金」。老茶廠的茶葉罐包裝設計十分精緻,展現出臺灣茶文化的簡約與質感。此外,老茶廠的普洱茶也十分受歡迎,這款茶葉香濃,不苦澀,相當順口。
老茶廠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使其成為臺灣茶文化的重要象徵。這座建於1920年代的製茶工廠,結合了傳統工藝與近代工業技術,現為國家古蹟,展現出茶業發展的歷史軌跡與建築藝術的精緻。其獨特的空間設計與文化意涵,使其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遺產之一。無論是歷史研究、茶文化體驗,還是休閒旅遊,大溪老茶廠都是不可錯過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