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寮古厝群

南寮古厝群位於澎湖東北角,是少數保留完整歷史記憶的古宅聚落,融合傳統閩南文化與在地材料。這裡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古宅、祖廟,還透過藝術創作與環境教育展現對自然與歷史的尊重。許返古宅是代表性建築,有傳統工藝與道教文化元素;趙氏古厝群則有清幽古典的建築風格;福記魚竈展現傳統漁業智慧;浮球祕境以廢棄浮球為藝術創作,體現環保理念。南寮古厝群串聯過去與現在,展現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南寮古厝羣位於澎湖東北角,是臺灣少數保留完整歷史記憶的古宅聚落,其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閩南文化與在地材料的智慧,也因浮球祕境等創新藝術創作而成為當代文化標誌。這裡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古宅、祖廟與傳統建築,更透過環境教育與藝術創作,展現對自然與歷史的尊重。從許返古宅的歷史背景到趙氏古厝羣的建築風格,從福記魚竈的傳統工藝到浮球祕境的再生創意,南寮古厝羣以多元面貌,串聯起過去與現在的連結。

許返古宅是南寮古厝羣中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建於清鹹豐年間(1851-1861),由許返家族翻修後成為保寧宮小法開基傳人。古宅入口處的倒吞砛式門樓與咕咾石牆面,展現出澎湖古宅的典型特徵。牆面抹灰的細節與屋頂的瓦片排列,皆保留著傳統工藝的精緻。古宅內壁的花磚、璧畫與雕刻,則透露出主人對美學的追求。特別的是,門口兩隻泥塑獅子,不僅是守宅的象徵,也反映出當時對吉祥符號的重視。古宅內展示的法器與法術相關文物,更讓遊客能感受到道教文化與地方信仰的深度結合。

趙氏古厝羣位於南寮村七十七號至糗十五號間,是趙氏家族的歷史遺產。這羣古宅的外觀與內部保留了古早味的記憶,經過社區整建後,更顯出清幽古典的建築樣態。古宅羣中的「子孫巷」,因巷道蜿蜒而得名,遊客沿著巷路行走,能感受到來自大自然流動的清風,也彷彿與南寮的子孫產生連結。古宅的結構與裝飾,展現出過去居民對居住空間的規劃智慧,而其中一些古宅的門窗設計,更因採用特殊工藝而成為獨特的見證。

福記魚竈是南寮古厝羣中最具教育意義的傳統工藝展示點。這座魚竈由社區徵得主人趙福謙同意後,於2012年整修復原,讓遊客能親近觀察傳統漁業文化。魚竈的結構包括竈臺、鹹汁槽、爐竈等,每一處都經過精心設計。竈臺將魚放入圓形竹篩,加水蒸煮後,流出的鹹汁被視為珍貴的魚露。魚竈的燃料則採用銀合歡枯枝或其他可燃燒的材料,展現出過去居民對資源的智慧運用。這座魚竈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讓遊客對傳統漁業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浮球祕境是南寮古厝羣中最吸引人的景點之一。這座由廢棄浮球組成的藝術創作,將原本被視為垃圾的海洋廢料,轉化為具有環境意涵的裝置藝術。浮球祕境的設計巧妙,將不同大小與顏色的浮球懸掛在竹架上,形成色彩繽紛的畫面。當陽光照射時,浮球會產生光影效果,增添景觀的動態感。浮球祕境不僅是拍照的熱點,也展現出南寮居民對環境的關懷,以及將廢物再利用的創新思維。

咾咕石傳統建屋是南寮古厝羣的另一個重點。早期因建築資源缺乏,當地居民便就地取材,以珊瑚礁石灰岩(咾咕石)作為建築材料。咾咕石的質地堅硬,能經得起風吹日曬,因此成為南寮居民的首選建材。古厝羣中的許多建築,皆以咾咕石作為主要構築材料,展現出澎湖建築的特色。遊客可以親自觸摸咾咕石的質感,並觀察其防風效果,也能感受到當地居民對材料的智慧運用。

南寮古厝羣的環境教育與文化活動,也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瞭解在地文化。例如,彩繪版春牛圖與二十四節氣圖,都是展現南寮居民對農業與自然的尊重。春牛圖的設計精緻,圖上的牛車與繩子皆為真實,展現出傳統農耕文化。二十四節氣圖則以細緻的畫面,呈現出南寮居民對節氣的重視。這些文化元素,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讓遊客能感受到南寮的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南寮古厝羣的每個角落,都能發現到對自然與歷史的尊重。例如,趙氏祖廟前的圍牆上有許多與龜相關的裝置藝術,展現出南寮居民對龜的崇拜。而龜璧海墘則以廢棄浮球製成的海龜裝置,成為南寮的特色景觀。這些裝置藝術不僅是藝術創作,也展現出南寮居民對環境的關懷,以及將廢物再利用的創新思維。

南寮古厝羣的歷史與文化,也透過社區活動與導覽,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瞭解。例如,社區定期舉辦古厝探訪活動,讓遊客能親身體驗古厝的歷史與文化。而導覽人員也會介紹古厝的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讓遊客能有更完整的認識。這些活動不僅讓遊客能深入探索南寮古厝羣,也讓南寮的歷史與文化得以傳承。

南寮古厝羣的歷史與文化,是澎湖重要的文化資產,也展現出南寮居民對傳統與創新並重的態度。從許返古宅的歷史背景到趙氏古厝羣的建築風格,從福記魚竈的傳統工藝到浮球祕境的再生創意,南寮古厝羣以多元面貌,串聯起過去與現在的連結。這裡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當代文化創作的發源地,讓遊客能在此感受到南寮的歷史與文化魅力。

附近的景點
紅羅石滬&魚灶
龍門濱海園區
龍門南崁閉鎖陣地
北寮遊憩區
菓葉觀日樓
白坑村˙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