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鼠地景藝術是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2021年推動「自行車旅遊年」的代表性作品,以海豚與老鼠為靈感,融合在地文化與自然景觀,成為連接人文與自然的橋樑。藝術創作結合青花瓷風格與澎湖特色元素,如石滬、綠蠵龜等,展現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嗨鼠位於白沙鄉後寮村,與跨海大橋、鯨魚洞地質公園等景點形成完整旅遊路線,讓遊客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深入體驗澎湖的自然與文化風貌。
嗨鼠地景藝術作為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2021年推動「自行車旅遊年」的代表性作品,不僅是當地文化與藝術的象徵,更成為連接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的橋樑。這座以海豚與老鼠為靈感的藝術創作,坐落在白沙鄉後寮村南埔廟旁的臨海休憩點,與跨海大橋西嶼端、鯨魚洞地質公園、小門沙灘等景點形成完整的旅遊路線,展現澎湖在地文化與自然風光的融合。以下將從設計概念、藝術價值、文化意涵與周邊景點四個方面,深入探討這座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地景藝術。
### 設計概念:海豚與老鼠的雙重象徵
嗨鼠地景藝術的創作靈感來自澎湖在地語言中「海豚」的雙重含義。一方面,「海豚」在澎湖方言中發音為「hai-chu」,與「很好、高品質」的「high-chu」產生語音對應,象徵著澎湖的優美與品質;另一方面,「海豚」也代表著海洋的靈動與活力。藝術家洪易以這兩種意涵為出發點,結合「老鼠」的活潑與巧思,創造出一個既具在地文化特色,又帶有幽默感的藝術形象。嗨鼠的外型設計融合了海豚的流線造型與老鼠的圓潤體態,整體呈現出一種俏皮而富有生命力的姿態,與澎湖的自然景觀形成呼應。
嗨鼠的表面以青花瓷風格為主軸,採用藍色與白色相間的描繪方式,不僅呼應澎湖的海島風光,也展現東方傳統陶瓷藝術的精髓。青花瓷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代表,其藍色調與澎湖的海天一色相呼應,使嗨鼠成為一個具有視覺張力的藝術作品。此外,嗨鼠身上的紋飾包含澎湖的特色元素,如石滬、綠蠵龜、燈塔、海中生物等,這些符號不僅是對澎湖自然與文化特色的致敬,也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的重點景點。
### 藝術價值:青花瓷與在地文化的結合
嗨鼠的創作過程結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的雙重元素。其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青花瓷的紋飾與造型,而內部結構則採用現代雕塑技術,使這座藝術作品既保留東方文化特色的優雅,又具備現代藝術的創新性。青花瓷作為東方傳統藝術的象徵,其藍色調與澎湖的海天一色相呼應,使嗨鼠成為一個具有視覺張力的藝術作品。此外,嗨鼠的設計也融入了澎湖在地的符號與意象,如石滬、綠蠵龜、燈塔等,這些元素不僅展現澎湖的生態與文化特色,也成為遊客認識澎湖的入口。
嗨鼠的創作過程也體現了藝術家對在地文化的尊重與理解。藝術家洪易在創作時,不僅參考了澎湖的自然景觀與文化元素,也深入研究了當地的歷史與民俗,使這座藝術作品成為一個具有文化深度的創作。此外,嗨鼠的設計也包含數字「8」的元素,這在中文中有「發」的諧音,象徵著發財與順遂,使嗨鼠成為一個具有吉祥寓意的藝術作品。
### 文化意涵:連結自然與人文的橋樑
嗨鼠地景藝術的設置,不僅是為了提供遊客拍照打卡的景點,更是一個連結自然與人文的橋樑。這座藝術作品設在白沙鄉後寮村南埔廟旁的臨海休憩點,與跨海大橋西嶼端、鯨魚洞地質公園、小門沙灘等景點形成完整的旅遊路線,使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澎湖的文化特色。嗨鼠的設置也成為一個與當地居民互動的契機,藝術家洪易在創作時,與當地居民進行多次溝通,使這座藝術作品更貼近在地文化。
此外,嗨鼠的設計也體現了澎湖對自然與文化的尊重。藝術家洪易在創作時,不僅參考了澎湖的自然景觀與文化元素,也深入研究了當地的歷史與民俗,使這座藝術作品成為一個具有文化深度的創作。嗨鼠的設置也成為一個與當地居民互動的契機,藝術家洪易在創作時,與當地居民進行多次溝通,使這座藝術作品更貼近在地文化。
### 周邊景點:與嗨鼠形成完整旅遊路線
嗨鼠地景藝術的設置,與附近的景點形成完整的旅遊路線,使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澎湖的文化特色。例如,跨海大橋西嶼端是連接澎湖本島與西嶼鄉的重要交通動線,其壯麗的橋樑結構與周邊景觀,使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澎湖的歷史與文化。鯨魚洞地質公園則是澎湖著名的地質景觀,其海蝕拱門與海蝕洞的壯麗景象,使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澎湖的自然歷史。
小門沙灘則是澎湖著名的海水浴場,其清澈的海水與沙質,使遊客在享受海邊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澎湖的自然美。此外,嗨鼠的設置也與附近的「澎湃有青」地磚形成互動,這塊地磚由藝術家黃柏維創作,以青花風格設計,結合天人菊、仙人掌、石滬、海中生物等澎湖特色符號,使遊客在欣賞嗨鼠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澎湖的文化特色。
總體而言,嗨鼠地景藝術作為澎湖的代表性藝術作品,不僅是當地文化與藝術的象徵,更成為連接自然與人文的橋樑。這座藝術作品的設置,使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澎湖的文化特色,成為澎湖旅遊的重要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