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井&乾益堂

澎湖馬公市中央老街的四眼井與乾益堂,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景點與美食。四眼井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朝,曾是居民取水的重要據點,現為三級古蹟。乾益堂則以藥膳蛋聞名,結合傳統藥膳與創新料理,成為必嘗美食。兩者相距不遠,卻以歷史與文化為軸線,串聯起澎湖的過去與現在,展現在地文化與生活智慧的深層次,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與品嘗。

四眼井與乾益堂是澎湖馬公市中央老街最具代表性的景點與美食,二者相隔不過百公尺,卻以歷史與文化為軸線,串聯起澎湖的過去與現在。四眼井作為澎湖最古老的古井,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初期,而乾益堂藥膳蛋則是結合在地傳統與創新料理的代表,兩者共同構成中央老街的經典畫面。四眼井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與周遭環境,與乾益堂的藥膳工藝、食材選擇與食客體驗,皆展現澎湖在地文化與生活智慧的深層次。

四眼井位於馬公市中央老街最北端,周遭被海拔6至8公尺的丘地環繞,井口開口向南,形成一個天然的「山谷」底部。這口古井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中葉,距今已逾四百年,其建造年代並無確切史料可考,但根據歷史推測,馬公自唐宋時期便為東洋航線的重要中繼站,四眼井所在的位置因地形優越,應早在古代便成為居民取水的重要據點。井的形狀最初並非如今所見的四個汲水口,而是規模更大的水井,供中央街一帶居民使用。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這口古井的結構逐漸改變,為避免取水時跌落,人們在井口四周搭建平臺,並以玄武岩鑿出內徑約35公分的石圈,形成四個圓形汲水口,使井周圍的道路與井體形成明顯的對比。如今,四眼井已成為澎湖三級古蹟,其周圍的丘地與井體構成一幅歷史與自然交融的景觀,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四眼井的歷史傳說中,有一個與鄭成功有關的民間故事。相傳鄭成功率領艦隊在澎湖登岸尋找補給時,因軍隊飢渴難耐,當地人便以四眼井的水為他們解渴,因此這口井被稱為「四眼井」。這個傳說雖然缺乏歷史證據,但卻為四眼井增添了一層神祕色彩,使其成為澎湖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象徵。在四眼井旁,除了中央老街的古蹟與市集,還有天后宮、臺廈郊會館、萬軍井等歷史遺址,這些景點與四眼井共同構成馬公市的歷史軸線,讓遊客在漫步中央老街時,能感受到澎湖的歷史深度與人文氣息。

與四眼井相鄰的乾益堂藥膳蛋,則是澎湖獨特的美食代表。這家店位於中央老街的42號,與四眼井僅隔一巷,店面簡潔卻富有溫馨感,牆上貼著自家產品的盒子,展現出創意與在地精神。乾益堂的藥膳蛋以傳統藥膳配方滷汁煮製,結合當地食材與古法工藝,使其口感獨特,回味悠長。藥膳蛋的外皮經過精心調製,內餡則以多種中草藥與食材熬煮,使整體味道兼具香氣與回甘。此外,乾益堂的豆乾也是其招牌產品,以傳統方法製成,口感緊實且富有彈性,搭配藥膳蛋食用,更顯美味。這家店的創立者結合在地文化與創新料理,使其成為中央老街的必喫美食,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品嘗。

乾益堂的藥膳工藝源於澎湖傳統的食藥文化,其配方與做法皆經過世代傳承與改良。藥膳蛋的滷汁以多種中草藥為主,如當歸、黃芪、枸杞等,這些成分不僅能調和體內氣血,也能提升食物的風味。滷汁的熬製過程需經過長時間的慢煮,使藥材的香味充分融入湯底,再以這湯底滷煮雞蛋,使蛋體吸收藥材的香氣與營養。這種做法不僅保留了傳統藥膳的精髓,也讓藥膳蛋的口感更具層次感。此外,乾益堂的豆乾則以本地的黃豆為原料,經過多道工序製成,其外皮經過特殊處理,使豆乾更具嚼勁,內餡則以多種食材熬煮,使其口感更加豐富。

乾益堂的店面環境也展現出澎湖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店面雖小,但佈置簡潔卻富有溫馨感,牆上貼著自家產品的盒子,展現出創意與在地精神。店內的氣氛熱絡,常有遊客在這裡停留長時間,試喫不同的產品,並與店員交流。這種親切的態度與熱情的服務,使乾益堂成為中央老街的經典景點之一。此外,乾益堂的產品也常被遊客作為伴手禮帶回,其獨特的風味與文化背景,使其成為澎湖美食的代表。

四眼井與乾益堂的結合,不僅展現澎湖在地文化的深度,也體現出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四眼井的歷史背景與乾益堂的藥膳工藝,皆是澎湖歷史與生活智慧的體現,使其成為中央老街的經典畫面。遊客在四眼井前駐足,感受歷史的厚重;在乾益堂前品嘗美食,體驗在地的風味。這兩處景點與美食,不僅是澎湖的經典代表,也成為許多遊客回憶澎湖的關鍵點。四眼井的歷史與乾益堂的藥膳,共同構成澎湖的獨特魅力,使其成為許多遊客必訪的景點與美食。

附近的景點
施公祠
萬軍井
澎湖天后宮
澎湖廳憲兵隊
水仙宮(臺廈郊會館)
媽宮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