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灣遊客中心

大鵬灣遊客中心在屏東東港與林邊交界處,是探索自然與人文的起點。這裡結合紅樹林、海景與在地文化,提供沉浸式體驗。周邊有海上教堂、跨海大橋等景點,還有東隆宮、華僑市場等文化與美食地點。濕地生態豐富,歷史背景深厚,現代設施齊全,讓遊客能享受自然、歷史與休閒的多元體驗。

大鵬灣遊客中心位於臺灣西南海岸,處於屏東縣東港鎮與林邊鄉交界處,是探索大鵬灣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的起點。作為大鵬灣國際休閒特區的核心據點,遊客中心不僅是資訊交流的樞紐,更融合了紅樹林生態、海濱景觀與在地文化,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體驗。其周遭環境與景點的組合,讓大鵬灣成為一個兼具自然美景與人文深度的旅遊勝地。

遊客中心本身建於小潟湖之上,周圍潮間帶生態豐富,可見紅樹林中的招潮蟹與彈塗魚在潮汐間互動,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中心內部設計融合現代與在地文化元素,透過展覽與教育空間,向遊客介紹大鵬灣的歷史沿革與生態特色。 centre的開放時間為每日9:00至18:00,期間提供導覽服務與資訊諮詢,讓遊客能深入瞭解這個特殊地理環境的形成與發展。

遊客中心周邊的景點與設施,進一步延展了大鵬灣的旅遊魅力。例如,位於南堤岸的「海上教堂」,是一座西班牙風格的建築,矗立在海面上,為整個灣域增添浪漫氛圍。遊客可以沿著300公尺長的堤岸漫步,見證愛情的象徵,同時遠眺海景與周遭景觀。此外,「大鵬灣跨海大橋」作為大鵬灣的標誌性地標,其流線圓弧形的設計展現獨特的視覺美感,是觀光客必訪的景點之一。

在人文方面,東隆宮是大鵬灣的重要信仰中心,作為全臺四大古廟之一,其九九.9箔金貼建的牌樓與三年一度的迎王祭典,展現了在地的宗教文化與社區凝聚力。遊客中心附近的「東港河堤公園」,則是觀賞東港溪生態與夕陽的絕佳地點,沿著堤岸漫步,可見紅色提籃式景觀拱橋「進德橋」,宛如劃過溪畔的一道彩虹,為景觀增添色彩。

此外,「華僑市場」作為大鵬灣的傳統市場,自民國76年起逐漸聚市,成為當地人與遊客購買新鮮海味與在地點心的熱門地點。市場內生魚片攤商眾多,可見油花分佈良好的上等魚種,並設有公共座位區,讓遊客能坐下來享受平價美味。市場周遭的「博愛街」有階梯彩繪,以大海藍色為基底,彩繪出黑鮪魚悠遊的畫面,鮮明地表達出在地的特色。

在生態旅遊方面,大鵬灣的濕地系統是重要的自然資源,遊客中心附近的「環灣道路」與「濕地專屬停車場」,讓遊客能沿著自行車道騎乘,感受漁村風光與紅樹林生態。濕地內有六座不同功能的濕地,可供遊客觀察各種特別濕地生物的足跡,例如招潮蟹、彈塗魚與紅樹林植物。此外,「紅海欖」作為臺灣稀有種的紅樹林植物,生長於塭邊、河口海灣潟湖軟泥地,其特殊的生態價值也吸引許多生態愛好者前來探訪。

大鵬灣的歷史背景也值得遊客深入探索。古時稱為「鱉興港」、「茄藤港」、「關帝港」及「南平港」,日治時期稱「大潭」,因日人在此建立海軍航空基地,成為二次大戰侵略東南亞的南進基地,留下著名的日本神風特攻隊歷史痕跡。戰後國民政府遷臺,將此處作為空軍幼校與參謀大學的所在地,寄望空軍健兒「大鵬展翅,鵬程萬裏」,因而改名為「大鵬灣」。這樣的歷史背景,使得大鵬灣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代表,也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

在現代化發展方面,大鵬灣國際休閒特區內有度假酒店、國際賽車場、卡丁車場、紅樹林獨木舟體驗、環灣自行車道、遊湖船、拖曳傘等多項海陸空遊樂設施,提供遊客多樣化的遊玩選擇。其中,「海上教堂」與「跨海大橋」等景點,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也成為攝影愛好者與觀光客的熱門打卡地。

總體而言,大鵬灣遊客中心與其周邊景點,組成了一個集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與現代休閒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遊客可以透過遊客中心的資訊與導覽,深入瞭解大鵬灣的歷史與生態,並在周邊景點中體驗不同的風景與活動,感受這個特殊地理環境的獨特魅力。無論是喜歡自然生態、歷史文化,還是現代休閒的遊客,都能在大鵬灣找到屬於自己的旅遊體驗。

附近的景點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大鵬灣國際休閒特區
潟湖
大潭濕地
落日灣
右岸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