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溼地公園

大潭濕地公園位於大鵬灣,是台灣重要的生態工程,兼具污水處理與滯洪功能,還保護了當地生物多樣性。紅樹林復育濕地則在生態廊道核心,專注於紅樹林復育與觀光。林邊大排兩側濕地則用人工系統淨化水質,並種植多種植物。崎峯與鵬村農場濕地也同樣發揮淨化與生態功能。這些濕地不僅改善水質,也成為生態教育與觀光景點。

大潭濕地公園位於大鵬灣畔,是臺灣重要的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工程之一。該濕地公園面積達6公頃,處理流量為5961立方公尺每天,主要功能為污水處理與滯洪。其設計融合了自然生態與人工環境,形成一個兼具環境保護與生態教育的濕地系統。濕地公園的周邊環境多為農田與漁塭,與大鵬灣潟湖生態形成密切聯繫,使濕地成為當地重要的生物棲息地與水質淨化中心。

紅樹林復育濕地公園則位於大鵬灣生態廊道的核心位置,面積達13.5公頃,處理流量為432立方公尺每天,主要功能為紅樹林生態復育與景觀規劃。此濕地公園的設置,旨在恢復因開發與污染而受破壞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並作為觀光與教育的據點。濕地內栽植了多種紅樹林植物,如海茄苳、欖李、水筆仔等,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吸引大量鳥類與水生生物在此棲息。

林邊大排右岸濕地公園與左岸濕地公園位於大鵬灣的兩側,面積分別為8.3公頃與8.3公頃,處理流量為10867與6782立方公尺每天。這兩座濕地公園的功能定位為水質淨化、生物棲息地與景觀滯洪。其設計採用了水平流與垂直流式的人工濕地系統,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生態系統,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與氮、磷等營養鹽,改善水質。濕地內種植了多種陸上與水生植物,如穗花棋盤腳、雀榕、正榕、臺灣欒樹等,形成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環境。

崎峯濕地公園位於大鵬灣的內側,面積為9.5公頃,處理流量為9158立方公尺每天,主要功能為污水處理、滯洪與景觀規劃。濕地公園的設計採用了自由表面水流式與地下水流式結合的方式,使污水在濕地內進行自然淨化。濕地內種植了多種紅樹林與陸上植物,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吸引大量鳥類與水生生物在此棲息。

鵬村農場濕地公園位於大鵬灣的農業區,面積為10.0公頃,處理流量為9293立方公尺每天,主要功能為污水處理與滯洪。濕地公園的設計採用了水平流式的人工濕地系統,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生態系統,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與氮、磷等營養鹽。濕地內種植了多種陸上與水生植物,如蒲葵、欖仁、血桐等,形成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環境。

這些濕地公園的設置,不僅改善了大鵬灣的水質與環境,也成為當地重要的生態資源與觀光景點。濕地內的紅樹林與陸上植物,為多種鳥類與水生生物提供了棲息地,使濕地成為一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此外,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也考慮到了觀光與教育的需求,使其成為一個兼具環境保護與生態教育功能的濕地系統。

大鵬灣人工濕地系統的運作,依賴於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生態系統,使污水在濕地內進行自然淨化。濕地內的植物種類多樣,包括紅樹林與陸上植物,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濕地的設計也考慮到了水流路徑與水流速度,使污水在濕地內進行充分的沉降與淨化。濕地公園的設置,使大鵬灣的水質得到改善,並成為一個重要的生態資源與觀光景點。

附近的景點
紅樹林濕地公園
鵬灣跨海大橋
鵬灣跨海大橋
潮口平台
青洲灣
青洲濱海遊憩區